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经验和见解
关于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经验和见解:组织和流程、角色和姿态、技巧和准备。
1、组织和流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在一段时期的摸索后,目前已经基本固定下来,形成了与结构化面试类似的一种形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小组人数要看参加考试的总人数和分组情况来定,在进入候考室之前,监考人员会组织考生进行抽签,并按抽签顺序安排分组座位,在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抽签顺序,因为抽签顺序就是发言顺序,次序不同,发言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进入候考室后,各自阅读题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段时间里你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你要想你自己个人陈述的观点,一二三四要列出来,第二件更重要的是你要思考别人可能会提出的观点,这些观点哪些对你有利,哪些你不会同意,这样在自由讨论的环节你能够主动拉拢或者反对,不会感到茫然。题本读完了考生拿着自己的草稿纸进入考场,依次序坐下。考生对面坐着一排考官,有的考场放主考官的桌签,有的不放,全场只有主考官和计分的考官会说话。主考官会宣读考试注意事项,无领导小组讨论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个人陈述,第二个环节是自由讨论,第三个环节是小组总结。主考官在宣读完后,会示意开始作答,这时候要注意自由讨论不能粗暴打断别人的发言,要等别人话讲完了在发言,在35分钟左右的自由讨论时间结束前,小组一定要达成共识,一定要达成共识,并推举出一个总结者进行总结陈述。最后总结者向考官陈述小组讨论的共识。以上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一般组织流程,核心只有一个,讨论并达成共识,这是一定要完成的目标,只有达成共识这一组的同志才能获得基准分,如果说争议过大没有达成共识,对不起,全组的分数都不高,哪怕个别同志发挥非常出色,但是小组讨论没有达成共识,最终都不会得高分。
2、角色和姿态似乎有一套理论,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leader啊,supporter啊之类的,又讲不同角色的加分不同。但是从经验来看,进场之后只有四种角色:主持的,帮衬的。主持是确定整场讨论的主题,并引导就这个主题进行补充。他不见得是整场发言最多的人,但最终达成的共识一定与主持角色发言的内容是保持一致的。显然主持角色的得分一般是同组中相对高的。同一组的主持角色只能有一个,是一定要抢的。帮衬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同志可能因为客观原因没有能够先发制人地提出决定性地意见,那么就可以充当观点的输出者。需要注意的是,输出的观点必须有效,逻辑清晰,措施有力,指向精准。同时也需要协助主持者,结合其他同志提出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现有的框架进行补齐。我们应当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性格,去选择充当领导者和帮衬者的角色,避免成为捣乱者,积极引导和协助小组达成共识,就能够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需要说明的是,角色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在讨论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我们扮演的角色可能是被动形成的,是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影响而造成的。只要走进面试考场,面对的就是人生的舞台,你必须要把主动权勇敢地、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当然勇敢不是粗鲁,不能打断别人,也不要在讨论进行很顺利时突然地要求主动权。
3、技巧和准备1、次序的应对最好的次序是倒数第二个,也就是压轴。因为此时序号靠前的同志基本上已经把你能够想到的一些内容基本说完了,而你又不是最末一位,还要大体上总结上文,干扰自己的观点。所以倒数第二个同志先天有一种纵览全局的地位。第二好的我认为是中间的4号和5号,和压轴序号同理,但由于此时不宜直接开始总结上文,需要对1、2、3的观点进行梳理,然后再串成框架。最后一位和3号稍差一些,最后一位基本上只有总结上文的作用了,要想再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比较困难;3号如果在1、2号强势的情况下,很容易无话可说,只能点头同意。如果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第一个发言就敲定本厂讨论的主题,那么恭喜你,你成功跳过了个人陈述阶段,后面发言的同志就只是在提前开始自由讨论,你也就占据了上风,悠然记下后面同志的观点,在正式开始自由讨论时可以直接发言。还有一种很罕见的现象,就是场上有同志不清楚规则,认为自由讨论依然是次序发言,1号顺其自然就可以主持讨论。
2、个人称述个人陈述既重要又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陈述决定讨论初期角色定位,不重要的是讨论到中后期,角色定位会重新洗牌。所以我认为个人陈述阶段是方向大于细节,形式大于内容,听多于说。个人陈述应当保证一定的讨论空间,让你的对手成为你的助手,帮你去填满内容。
3、细节的准备一是着装的细节。男生一定是正装,女生只要得体就可以,如果想要出众,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鲜亮的套装或者裙装。男生要注意穿黑色皮鞋,因为考场一般都是征用的学校,考场布置的时候用的是课桌,考官看到的一是上半身,二是你的脚,所以还是尽量穿正装皮鞋。二是仪态的细节。时刻保持微笑,身姿挺拔。虽然在一个封闭的、群体的环境中,你会不自觉地注意自己的仪态,所以不用过分紧张,保持自信就可以了。三是知识储备。这个只能功在平时了,理论知识越丰富,运用越能自然,考官的印象也越好。平实可以多看人民日报评论,听央广新闻,熟悉机关公文的用词用句。可以适当背一些套路排比句,以防万一推选你总结你也有个应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