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公费招中国中学生去那读中学
1。引进人才。新加坡国小人少,本土人力资源有限,要维持一个国家的运营,各种人才都少不了。当地人比较喜欢人文和商科,所以要引进外来人才,尤其是理工科人才。新加坡公费招中国学生分为3个项目:SM1(中国初中毕业,去新加坡从初三开始读)。SM2(中国高二在读,去新加坡读一年多预科,进大学)。SM3(中国大一在读,去新加坡读三个月预科,进大学)。其中你说的就是SM1项目。中学生过去可以更快更好融入当地文化,所以比较受优待,高中毕业后拿绿卡(即永久居民证),大多数会选择继续留在新加坡发展。高中大学过去的,因为留在新加坡的心不是很坚定,有些会把新加坡当跳板,所以要签六年服务协议,违约交赎金。中国人去新加坡读大学要拿奖学金的话,基本上限学理工科。
2。引进新移民。几个月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去我们学校演讲,提到了外来人才的问题。他的解释是新加坡目前的出生率是1.01,也就是平均每对夫妻会有1.01个孩子,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新加坡的人口将会几何倍递减,也会严重老龄化。为了维持人口的年轻态和持续的竞争力,引进外来的优质人才是一个办法。新加坡的政府更希望的是招中学生而不是大学生,是希望他们今后定居新加坡成为公民。李光耀是绝对的精英主义,所以愿意花钱培养青少年,然后优化人种。
3。至于扩大国家影响力,只是冠冕堂皇的说辞。新加坡做任何的政策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非常现实使用,钱都花在刀刃上,绝不会做虚有其表的无用功。
4。至于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李光耀也解答过这个问题。有人觉得他是为了方便未来与中国通商才推广了双语教育,说他很有前瞻性。他回答其实这只是个偶然,当年推广双语政策时我们中国经济还未崛起。而且在新加坡中文不是必须,不过每个人必须学一门母语。华人学华语马来人学马来语,印度人学印度语。初衷只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自己民族的由来,不要忘了自己文化的渊源和人文背景。理论知识并不是在所有环境和背景下都能行得通。把自己的专业所学,融入到国情和文化背景里,才能发挥最大的用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