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一个建筑方案设计
从写的步骤上来说一般不适宜上来就动笔。这个和写文章一样嘛,总得要构思一下。我想这样应该比较合适:
(1)分析清楚业主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如果拿捏不准就惨了。
(2)分清楚这个系统的用户有哪些角色。这将有助于找出业务内容。
(3)确定这个方案的产品的最终部署结构、网络结构。这是大问题因为如果开始不考虑这些,后面再考虑会很难;
(4)确定这个方案的重点在哪里,因为有的重视业务模型,有的重视技术实现(这个有时很难做,而且要看评标人的背景)。
(5)讨论确定投标方案的框架,这中间要特别熟读招标要求,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画出来。
(6)接着就疯狂的到网上搜索资料吧,然后根据自己的思维和框架把方案的内容丰满起来。一般来说很多方案都是这样“拼”起来的,不过好的方案还是要自己花功夫在里面。一分钱一分货嘛!
(7)相互审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写这么多内容(还有很多内容是“拼”来的),很难保证内容“圆润”。别人看一遍能够找出很多显然的毛病和问题;能够从内容的全面性、通畅性等方面找出问题。这期间最好能再反复阅读招标需求。
(8)投标方案各部分合成,审阅。
(9)打印、装订、签字敲章、密封。这个其实有专门的公司做装订的,有条件的话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因为这个过程其实还是从内容上看,一般包括(但不限于):
(1)概论:说一些方案书目的、项目背景等。
(2)用户需求分析:通常会对业主的相关系统做个业务建模。
(3)系统设计:对业主的状况做一个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系统的功能设计说明,也有可能是一些设计模型。
(4)项目技术方案:对技术平台路线、相关设备需求(技术参数)、技术架构、关键技术等进行说明和设计。
(5)根据需要,通常还有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存储方案、备份与恢复方案等。
(6)系统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售后服务计划等等。
从技巧或注意点上看,主要有:
(1)所说方案的面上一定要说得通。
(2)多用图,大段大段的篇文字人家不愿意看,图形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别人理解你的意思。
(3)排版一定要整齐、美观。这个似乎与“技术”无关,不过这相当重要。道理跟我们写高考作文一样1.建筑主体布局要出现在图纸上;2.周边设施布局,比如办公室,会议室,娱乐室,宿舍区,厕所以及钢筋加工区,木工加工区,门卫;3.水电流向,暗沟布置;4.很重要的,塔吊的覆盖范围要布置明确;5.图纸右下角有关说明。一、通读一遍全文并浏览地段条件图应试者接到试卷后,从项目标题开始,逐项内容一直看下来,直至试卷最后可能有的附带说明,以便尽快对试题先获得一个整体的概况印象。此时你首先要在脑中建立起一个设计目标的概念:试题要我设计什么?有多大面积规模?地段条件有哪些外在因素?此时在脑中同时搜索,我经历过这类型建筑的设计实践没有?或者体验过这类型建筑的生活没有?或者了解过这类型建筑的实例资料没有?上述这些问题都是脑中一闪念,而不是刻意去追忆。如果是肯定的回答,你会在心态上得到放松,因为心中有底。如果是否定的回答,可能你在心理上会紧张起来,因为对试题陌生,但千万不要慌张,稳住心态是相当重要的。以一个平常心就权当做一次课程设计练习也不仿,因为你才开始“读”任务书,还没有对它进行“审题”。二、抓住任务书的关键词加深理解任务书通篇文字不可能句句重要,应试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回过头再仔细琢磨一下任务书的关键词,是使方案设计方向及其设计成果避免出现差错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命题要充分理解其题意。例如命题要求设计一座藏书量为80万册的某高校图书馆,对于这样一个命题,什么是关键词呢?显然,抓住“高校”这个图书馆特定服务对象的限定条件,就决定了这个图书馆平面功能布局的特点就会与市级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有所不同。否则连读者对象都搞混淆了,平面功能设计自然也会发生偏差。又如命题要求对某宾馆为了升星级而进行公共部分的扩建设计。此命题的关键词一定要抓住“扩建”二字。这就意味着你所设计的平面应是作为配角与宾馆的主体和谐共生,而不是喧宾夺主另搞一套。其二这个扩建的功能内容不是孤立自成一体,必须与宾馆主体在功能上互通。那么扩建的旅馆公共部分在方案设计中,如何与旅馆原有主体部分进行有机衔接就成为重要的考核点之一了。三、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基地环境的空间概念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建筑形象创作的过程(尽管考试不要求设计立面、剖面,不要求画透视图),而建筑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你所要设计的建筑是放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中,这是需要事先心中有数的。而你将要设计的建筑平面形式在阅卷人看来就是一个形象的立体建筑,他就要评价你设计的建筑与给定的环境条件是不是和谐。因此在阅读任务书的过程中应很快建立起地段条件图的空间概念。它将决定总平面图设计是否合理。一旦你对基地环境的空间概念不清,就会导致总平面设计出现错误,而总平面设计前提错了,建筑设计步步就会跟着错下去。另一个需要建立空间概念的内容是,任务书可能提供一个该类型建筑的平面功能分析图。这仅仅是若干房间功能相互关系的图示,还算不上是功能布局图,因为它们不会在一个层面上,必定要转换成在空间上的功能关系图示。当然这项工作暂不需要用图画出来,而是要在应试者脑中建立起这些房间在空间上的功能关系。这有助于当设计工作进展到功能分析阶段时应试者能很快把所有房间在竖向上进行合理分区。四、明确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是任务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段环境要求;面积控制要求;房间组成要求;各房间特殊功能的要求;答卷最后成果要求,甚至告诉应试者上述各项目中未包含而又特别重要的要求。如:是否允许加注文字说明,建筑面积可否按轴线计算,图纸和文字表达的工具与材料等等。作为应试者对上述这些设计要求都要仔细阅读,不可遗漏,否则,在不明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怎么能做好一个设计呢?五、在审题过程中,加强思考建筑设计分为若干阶段,每个设计阶段针对不同的设计问题展开有目的的设计活动,但是,这几个设计阶段又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互有渗透、互动推进设计进程。审题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当然是以理解任务要求为主,但要想提高设计效率,就必须使设计阶段互有交叉,就得一边阅读任务书(特别是第二遍阅读时),一边在脑中闪现一些设计想法。尽管这些设计想法很模糊,但从这些边阅读边闪现的创作思维灵感的火花中会有一种潜意识的设计想法呈现。例如阅读了任务书关于功能内容以及各种制约条件的条文,可能对建筑布局的形式已经初步产生了口字形平面的想法。也许你曾做过类似的平面模式,因为它有很多优点。诸如能保证主要房间南北向,中间庭院可保证多数房间通风采光好,辅助房间、楼梯都可布置在东、西两端,如果东西面ii缶街也会有一个较宽的完整立面等等。结合过去的设计经验,你若能在阅读任务书过程中,主动进行同步思考,这样就会使设计方案很快上路。特别是当你在读地段条件图时,一方面眼睛看着地段条件图,另一方面配合视觉传递的信息,脑子就在思考总图的设计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在整个建筑设计行业,方案设计师是处在整个行业上游的,他们是整个工程的龙头,是整个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方案,可以铸就标志型的建筑,并带领方案设计的潮流;但一个不合理的方案,却很有可能让工程造价飙升,甚至带来结构性的安全隐患。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我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接触了很多的建筑方案,有住宅的,有公建的,有厂房的......这些方案里面,大部分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有的问题我们在施工图设计中可以去避免和修改,但有的问题,却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的较大难度,也带来了竣工之后的很多业主投诉,并影响了产品销售和地产商的声誉。以下就是我统计的一些关于建筑方案设计的问题,也许和您的看法有所不同,但的确是经验之谈。1.建筑方案过于追求多层住宅的坡屋面效果,一味加陡坡屋面的坡度,造成顶层层高过大。由于多层住宅大部分还是使用砖混结构,对总层数、总高度和顶层层高都有很严格的限制,比较陡的坡屋面,势将造成顶层层高(算至坡屋面的一半)超过4m,而层高超限后,就必须在起坡点位置增设楼板,将整个建筑按多加一层来进行结构计算。这时如果方案本身就是7层的住宅,那么再加一层又会造成总层数的超限。所以多层住宅的方案中,如果是6层和6层以下住宅,可以充分考虑坡屋面的效果,但如果是底层带储藏间或车库的7层住宅,则应该严格控制坡屋面的高度和坡度。2.多层砖混住宅和别墅,竖向变化过多,每层的房间布局都有较大变化,造成很多承重墙无法落地。虽然砖混结构允许少部分承重墙通过托梁进行转换,但过多的转换、次梁转换和连续转换两次的情况都是不允许的。相同道理底层大空间的建筑,和首层有车库的建筑,也不适合砖混结构,但方案过程中却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设计,造成整轴墙不落地或者形成框架柱和砖墙共同承重的情况。而这些都是建筑方案设计时必须避免的。3.在砖混结构中,设置转角窗和错层超过500mm的房间。但转角窗在砖混结构中是严禁出现的,超过500mm的错层,也应当按照两层来计算,这样下来势必造成结构总层数超限。4.在住宅方案设计中,客厅、餐厅和玄关位置的纵横墙都不在同一轴线上,造成该位置的梁布置混乱,出现梁搭在门口上方的问题。而且由于轴线不对齐,客厅和餐厅的楼板都会成为异型楼板,为避免楼板开裂,会将其加厚并设置放射钢筋,造成成本提高。5.在高层建筑中,将地下室层高做得过高,造成零层板以下的剪力墙厚度加大50甚至100mm,上下层刚度相差过大,而且影响给排水专业的立管安装。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