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建筑专业 > 佛光寺正殿平面布局特点

佛光寺正殿平面布局特点

发表时间:2024-07-22 12:16:34 来源:网友投稿

平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两圈柱子之间形成一周外槽空间

斗栱:殿共用7种斗栱,外檐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出双下昂,半偷心。外檐补间铺作每间仅施一朵,内外出双抄。

外观:覆单檐四阿顶(庑殿顶),下承低矮的台基,平缓提拔的屋面,深远舒展的出檐,造型遒劲的鸱尾,微微凹曲的正脊,雄大有机的斗栱,一起五间的方形板门,细腻的柱列“升起”、“侧脚”,以及鸱尾对准左右第二缝梁架的严密构图,组构了大殿外观简洁、稳健、恢宏的气度,典型地表示出唐代建筑的泱泱风貌。

构架形式:殿堂型构架,由下层柱网层、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架层水平层叠而成。柱网层有显著的“升起”和“侧脚”;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的作用;在屋架层内运用了四椽明栿、明乳栿,形成明、草两套梁栿;在平梁上采用“叉手”,在四椽草栿上添加“托脚”,构成局部的三角杆件,增添了屋架的稳定性;斗栱用“材”已标准化, “材”高30cm, “分”长2cm,大殿的面阔、进深、柱高均为“材分”的整数倍,表明材分为模数的设计方法,至迟在唐已成熟运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