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建筑专业 > 场地排水的暗管排水形式的适用范围中不包括()。

场地排水的暗管排水形式的适用范围中不包括()。

发表时间:2024-07-22 15:01:38 来源:网友投稿

场地排水的暗管排水形式的适用范围中不包括()。

A、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

B、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

C、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

D、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的情况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场地排水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暗管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大部分屋面为内落水;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的情况。

(2)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为了方便排水,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不大于8%。

铺装场地的排水方式一般不采用什么

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做为收集污水井将其排出的管道,自然是位于室内的最低处。因此。要做到排水管在同层内(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下述第6种做法),做法一般有

(1)排水管数设在厨房、卫生间地面上(2)排水管暗埋在结构层或建筑垫层中(3)敷设在厨卫地面楼板下沉空间内;(4)排水横管设在户外(5)排水横管设在专门设置的假墙内;(6)使用强排提升洁具、污水处理提升器。据小编了解目前最常用的还是第三种,也就是常说的"沉箱"。

1、排水管数设在厨房、卫生间地面上

排水管敷设在地面上的做法在厨房排水设计中较多采用。一方面现代住宅内的厨房经过二次装修后,地面污水横流,肮脏杂乱的现象不复存在,地漏的设置已经不是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地网卫生条件不好,因此我们在厨房排水设计中一般不考虑设且地漏,所以厨房内排水横管的设里大多采用在厨房地面上敷设的方式。但是地面敷设时,管道的走线应予注意,不能跨过门或交通路线,一般宜靠墙布且,最好结合橱柜布置,橱柜下一般有150mm的空间,设在橱柜下不形响关观。当然。厨房的排水横管管径不大于50mm。也可以在厨房侧墙内暗埋散设。

卫生间的排水横管也有采用地面敷设的,做法是坐便器采用后出口式,洗脸盆、淋浴器、浴盆的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楼面,同时采用侧出口地漏,紧靠立管布置,这种布置有一些缺:

1)由于淋浴器、浴盆的出水口还需设存水弯,需要垫高少许,故对使用有一定影响。

2)这种形式卫生间的布置必须与建筑平面密切配合,有其局限性。

3)卫生间难免会有明露管,影响美观,可以采用砖砌或采用活动盖板盒。

4)侧出口地漏卫生条件不好。

2、排水管暗埋结构层或建筑垫层中

暗埋法是将排水横管暗理于建筑垫层中,在建筑垫层中就是将卫生间地面抬高,造成出入卫生间需要上下台阶,卫生间的地面水也容易外溢,这种做法已很少采用,在一些改建项目中,增设卫生间时会有采用。

在2004年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中,就提到了这一项,针对钢结构,墙体隐蔽式同层排水系统:采用同层排水的方式,将卫生洁具和管道按设计要求,预制集成到钢结构支架上形成管道墙系统,定位准确,安装方便,具有整体设计、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和维修不干扰上下层住户的特点。

建设部公告原文地址:

关于发布《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

附件:

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

3、敷设在厨卫地面楼板下沉空间内

降板法就是将卫生间的楼板降低或局部降低30~40cm,在这个空间内敷设排水横管横管敷设完成后,用填充材料将下沉空间填充,再做卫生间地面。是目前最常见,也较成熟的同层排水做法。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1)给排水管道布置在降板中.卫生间无明显管道,卫生洁具布里灵活,排水噪声对下层干扰较小,施工也较方便;

2、)卫生间也可不做吊顶,整洁美观,与下排水方式相比,占用下层空间较少,提高了卫生间的净高。3)发生漏水或检修时,不影响下层住户使用。

其缺点是1)结构降板处理增加造价,同时用填充材料填平降低空间,增加荷载,不经济。2)下沉板内的积水不易排出,检修时必须破坏地面,取出填充轻棍凝土,比较困难,工作量大,因此降板式的做法关键是要做好楼板的防水措施.浴缸还可以部分下沉到降板空间内敷设,比较美观。

降板部分的形状,最好是"一,字形,实在困难时,才使用"L"形。降板的高度一般采用30~40cm,可以满足管道安装和排水横管的坡度需要南方无冰冻地区,如果排水立管设在室外,排水横管出户时穿梁,就必须预埋防水套管。

降板的做法防水很重要,对于降板层和地面层都应做好防水设计.对于降板内的积水可在降板最低处设置侧排地漏,排除污水,避免降板区域内积水一在地漏外部应包扎过滤网和布里拉状砂石,避免固体颗拉通过地漏排至管道中。

4、排水横管设在户外

户外法就是将所有卫生洁具均命外墙布置,洁具采用后排水方式,地漏采用侧墙地漏,排水管均在地面以上接至室外排水管,排水立管和水平横管均明装在建筑外墙上.这种做法限于在无冰冻期的南方地区使用。

该做法的优点是1)可以做到卫生间内所有排水管均不外露,整洁美观。2)卫生间可不做吊顶,节约二次装修费用。3)管道安装在外墙面,避免了管道维修时影响下层。

经过施工和使用的反馈息见,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有1)卫生间排水管在地面以上接至室外排水主管,水力条件相对较差,尤其当排水立管距离坐便器较远,排水横支管较长时,往往使坐便器虹吸力遭到破坏,坐便器冲洗不干净或用水量较大。2)排水管道穿过建筑外墙,对于预留孔洞精度的要求较高,施工比较麻烦,容易产生位移和误差施工误差可能造成排水地漏底部高出卫生间地坪,出现地面排水速度较慢,排不净,地面积水等隐患。3)所有排水管道均安装在外墙面上,管道维修有一定困难管道布置对建筑美观有一定影响,一般应布里在建筑凹擂空间内。4)对卫生洁具要求均靠外墙布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还在设计中遇到过卫生间外即是生活阳台的例子.这种情况下采用户外法,在生活阳台上和下层生活阳台的上空均有很多排水管道,影响生活阳台的使用和美观.故此时不宜采用户外排水的做法。

5、排水横管设在专门设置的假墙内

下面介绍一种隐蔽式卫生洁具安装的卫生间形式,其做法是把坐便器的水箱部分、洗脸盆的电子感应装置等用组合框架整套组装在嵌墙内,形成隐蔽式,给排水管道暗藏在嵌墙内,安装完毕后,砌矮墙台伪装。利用台面做梳妆台,嵌镜或摆装饰品。

其特点是

1、坐便器加冲洗水箱的总长度即坐便器加假墙的总长度,与普通坐便器加水箱的长度基本相同,不多占空间,而且承重可达400kg。

2、隐蔽式水箱选用的是不落地的挂墙洁具,便于清洁卫生间地面。

3、水箱与排水管路全部隐截在墙内,排水管采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声音传导率较低,大大减少了卫生间的噪音。而且矮墙台可以随愈砌筑,洁具和管道摆设享有较大自由空间。加上管道均在本层板上敷设,给用户装修或日后改造提供了较大的活动余地。可以说。隐蔽式水箱的做法是对传统设计安装概念的一次革新。

假墙法对于地漏的布置有一些困难,解决方法是在紧靠立管处设置地漏,地漏的排水管布里在管井内。

6、用强排提升洁具、污水处理提升器

以上是我们在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几种同层排水做法,目前还有一种比较新的形式的,就是使用强排提升洁具、污水处理提升器,突破排水管道坡度限制,使得卫生间布置更为自由。

其特点是:

1、可以将任意房间变为盥洗室,无论地上、地下,还是远离下水道的位置。

2、节省施工费用和时间,降低施工难度,减少降板费用。

3、管道安装方式,避免看到那些外面让人不舒服的皮管,连线、翻盖、卡圈等。

4、分离机构轻松维修,避免彻底拆卸各种连接管道的麻烦。

其缺点是:

1、由于采用强排提升的方式,含有泵等设备,需要考虑动力供应问题。

2、目前应用不够广泛,施工与技术支持一般只能依赖对应的设备厂家。

3、污水处理提升器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

总体来说这种方式还是不错,自由度很高,卫生间本身的节省施工费用和时间,不需要做额外工作。推荐大家了解一下。

小结

住宅的同层排水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上几种方式。具体到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建筑、结构专业配合,与甲方协商来确定。也不必拘泥于一种做法,可以将不同的做法结合起来,用在某个卫生间的布置中。

总之住宅的设计应提倡"以人为本,的要求。住宅厨卫同层排水具有使用、安装、维修、装修和改造方面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在设计施工中切实有效地推广和普及。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2)

1.基地与城市道路红线

项目基地范围由规划部门划定的项目用地界线来确定。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道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接。通道的宽度及与城市道路衔接的位置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

基地与城市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主管部门可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另划建筑控制线。

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2.建筑与道路红线

(1)不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建筑物的台阶、平台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人道路红线。

(2)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篷,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lm,并不大于3m3.5m以上允许突出阳。、凸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不应大于l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桃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红线内,上空2.5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lm。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不得向道路红线内上空排泄雨水。

(3)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

3.场地出人口

(1)基地通道出日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车站、车场等X 其通道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距大中城市主于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人口)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当基地通道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2)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物、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同时满足:

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的长度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基地至少有2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通道出口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于道的交叉口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前应有供人流、车流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

4.停车场车位数量

除按建筑规模对停车场车位数量与面积进行估算外,应满足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场地位置提出的特别要求。

(三)规划控制指标

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应满足城市规划规定的一系列控制指标及相应要求,以保证场地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并与周围环境和城市公用设施协调统一。这些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层数X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等。

(四)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噪声防治、消防和城市景观等要求

五、场地总平面设计

(一)功能分区

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必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交通运输联系、防火和卫生等要求,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基地内外的具体条件,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就是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等要求来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

功能分区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起伏和场地的平面形状,合理使用土地,特别是在山区要因地制宜,灵活分区。一般功能分区是以通道作为边界的,因此基地内通道的组织对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至关重要。另外河渠、绿化带等也往往作为功能分区的界限。

(二)建筑布局

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通风以及景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与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关系等方面。

(三)竖向设计

场地竖向设计就是将建设场地的自然地形加以改造平整,进行竖向布置,使改造后的设计地面能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一般来说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相互之间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少开土石方量,经济、合理地确定建筑物、道路等的竖向位置。

二.设计地面的形式

改造后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地面称为设计地形或设计地面。设计地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

(1)平坡式

平坡式是将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没有剧烈的变化。

(2)台阶式

台阶式是由两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相连接而成的,在连接处一般设置挡土墙或护坡等构筑物。

(3)混合式

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如根据使用要求和地表特点,把建设用地分为几个大的区域,每个大的区域用平坡式改造地形,而坡面相接处用台阶连接。

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场地面积大小土石方工程量多少等。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应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2.设计标高确定

(1)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

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

在山区要特别注意防洪、排洪问题。在江河附近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上,而设计洪水位视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使用年限确定。

2)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影响。

地下水位很高的地段不宜挖方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可考虑适当挖方,以获得较高地耐力,减少基础埋深。

3)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

应当考虑场地内外道路、铁路连接的可能性,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运输联系的可能性。

4)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地方,应使设计标高尽量接近自然地形标高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填大挖。

(2)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要求

1)室内、外高差。

当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般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一般室内地坪比室,外地面高出0.45~0.60m,允许在0.3~0.9m的范围内变动。

2)建筑物与道路。

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0.5%-3%之间,允许在0.5%~6%之间变动当建筑物设进车道时,坡度为0.4%~3%,机动车通行最大坡度为8%。

道路中心标高一般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0m以上同时道路原则上不设平坡部分,其最小纵度为0.3%,以利于建筑物之间的雨水排至道路,然后沿着路缘石排水槽排水槽排入雨水口

3.场地排水

(1)场地排水

场地排水一般有两种形式:

l)暗管排水。

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旦的地段大部分屋面为内落水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的情况。

2)明沟排水。

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如汇水面积不大,可采有图1-2-6所示三种断面尺寸。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

(2)场地排水坡度

为了方便排水,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不大于8%。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