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型水雾喷头的组成不包括( )。
撞击型水雾喷头的组成不包括()。
A 、溅水盘
B 、分流锥
C 、框架本体
D 、涡流器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D】
撞击型水雾喷头的组成包括溅水盘、分流锥、框架本体、滤网。本题答案:D。
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通过改变水的物理状态,利用水喷雾头使水从连续的洒水状态转变为不连续的细小水雾滴喷射出来,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和良好的灭火性能。 1.表面冷却。 2.窒息。 3.乳化。 4.稀释。 水喷雾灭火系统由水源、供水设备、过滤器、雨淋阀组、管道及水喷雾头组成,并配套设置火灾探测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或传动管系统。 1.电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 2.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 1.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 2.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 3.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 当系统的火灾探测器发现火灾后,自动或手动打开雨淋报警阀组,同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给报警控制器,并启动消防水泵,通过供水管网到达水喷雾头,水喷雾头喷水灭火。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防护目的主要由灭火和防护冷却两大类。 1)固体火灾。 2)可燃液体火灾。(丙类液体和饮料酒火灾) 3)电气火灾。 1)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生产、储存、装卸、适用设施和装置的防护冷却。 2)火灾危险性大的化工装置及管道。 1)建筑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自备发电机房。 2)单台容量在40MW及以上的厂矿企业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单台容量90MW及以上的可燃油油浸电厂电力变压器、单台容量在125MW及以上的独立变电所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 1)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适用于水量比较少、保护对象比较单一的室内场所,如建筑室内燃油、燃气锅炉房等。 2)对于设置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可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作为建筑内局部场所应用的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的供水管。 1)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适用于采用泡沫灭火比采用水灭火效果更好的某些对象,或者灭火后需要进行冷却,防止火灾复燃的场所。目前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主要用于公路交通隧道。 1)过氧化物:是指过氧化钾、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氧化镁等。 2)遇水燃烧物质:包括金属钾、金属钠、碳化钙(电石)、碳化铝、碳化钠、碳化钾等。 1)高温密闭的容器内或空间内:当水喷雾喷入时,由于水雾的急剧气化使容器或空间内的压力急剧升高,造成破坏或爆炸的危险。 2)表面温度经常处于高温状态的可燃液体:当水喷雾喷射至其表面时会造成可燃液体的飞溅,致使火灾蔓延。 1.用于灭火目的时,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35MPa。 2.用于防护冷却目的时,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2MPa。 3.对于甲b、乙、丙类液体储罐不应小于0.15MPa。 响应时间是指火灾报警设备发出信号至系统最不利点水雾喷头喷出水雾的时间。 1.用于灭火目的时,响应时间不应大于45s。 2.用于液化气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不应大于60s。 3.用于其他设施的防护冷却时,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0s。 1.按保护对象的规则外表面面积确定。 2.当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不规则时,应按包容保护对象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3.变压器的保护面积除应按扣除底面面积以外的变压器油箱外表面面积确定外,还应包括散热器的外表面面积和储油柜(油枕)及集油坑的投影面积。 4.分层敷设电缆的保护面积应按整体包容电缆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5.输送机皮带的保护面积应按上行皮带的上表面面积确定。 6.开口可燃液体容器的保护面积应按液面面积确定。 7.当水喷雾系统用于室内保护对象时,保护面积可按室内建筑面积或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1)固体物质火灾(强度15L/min·㎡、持续时间1h、响应时间60s)。 2)输送机皮带(强度10L/min·㎡、持续时间1h、响应时间60s)。 3)闪点60~120°C的液体(强度20L/min·㎡、持续时间0.5h、响应时间60s)。 4)闪点高于120°C的液体(强度13L/min·㎡、持续时间0.5h、响应时间60s)。 5)饮料酒(强度20L/min·㎡、持续时间0.5h、响应时间60s)。 6)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油断路器(强度20L/min·㎡、持续时间0.4h、响应时间60s)。 7)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集油坑(强度6L/min·㎡、持续时间0.4h、响应时间60s)。 8)电缆(强度13L/min·㎡、持续时间0.4h、响应时间60s)。 1)甲b、乙、丙类液体储罐 持续时间:直径大于20m的固定顶罐为6h,其他的为4h。响应时间300s。 ①固定顶罐(强度2.5L/min·㎡)。 ②浮顶罐(强度2L/min·㎡)。 ③相邻罐(强度2L/min·㎡)。 2)液化烃或类似液体储罐(持续时间:6h。响应时间120s。) 3)甲乙类液体及可燃气体生产、输送、装卸设施(强度9L/min·㎡、持续时间6h、响应时间120s)。 4)液化石油气灌瓶间、瓶库(强度9L/min·㎡、持续时间6h、响应时间60s)。 1.高层建筑内用水量较小的水喷雾系统的供水管道可以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配水干管或配水管直接引出。 2.由自动喷水系统的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供水的水喷雾系统,供水管提供的水压和流量应满足水喷雾系统的要求。 1.泡沫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 水喷雾灭火系统由水雾喷头、雨淋阀、过滤器、供水管道等主要部件组成。 水雾喷头是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利用离心或撞击原理将水流分解成细小水雾滴的喷头。 1)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 ①由喷头体、涡流器组成,在较高的水压下通过喷头内部的离心旋转形成水雾喷射出来,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适合扑救电气火灾。 ②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由A型和B型两种。A型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成90°角,安装后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B型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在一条直线上,安装后时完全固定不可调节的。 2)撞击型水雾喷头 ①压力水流通过撞击外置的溅水盘,在设定区域分散为均匀的锥形水雾。 ②喷头由溅水盘、分流锥、框架本体和滤网组成。 ③可以水平、下垂、斜向安装。 1)工作压力 ①用于灭火的水雾喷头,工作压力应为0.35~0.8MPa。 ②用于防护冷却的水雾喷头,工作压力应为0.2~0.6MPa。 2)雾化角有45°、60°、90°、120°和150°五种规格。 3)流量系数K为16~102。 4)有效射程是指喷头水平喷射时,水雾达到的最高点与喷口之间的距离。与雾化角有直接关系,同一喷头,雾化角小,则射程远,反之则近。 5)水雾滴的平均直径应在0.3~1mm的范围内。 1)基本原则 ①水雾喷头的布置应使水雾直接喷射完全覆盖保护对象。 ②水雾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 2)布置方式 ①水雾喷头按矩形布置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水雾喷头水雾锥底圆半径的1.4倍。 ②水雾喷头按菱形布置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水雾喷头水雾锥底圆半径的1.7倍。 3)保护变压器的水雾喷头的布置要求 ①保护油浸变压器时,水雾喷头应布置在变压器周围,不宜布置在变压器顶部。 ②保护变压器顶部的水雾不应直接喷向高压套管。 ③变压器的储油柜、冷却器、集油坑均应设水雾喷头进行保护。 ④水雾喷头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应满足水雾锥相交的要求。 4)保护储罐、球罐的水雾喷头布置要求 ①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时,水雾喷头宜布置在保护对象周围,其与保护储罐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0.7m。 ②当保护对象为球罐时,水雾喷头的喷口应面向球心。水雾锥沿球罐纬线方向应相交,沿经线方向应相接。当球罐容积等于或大于1000m³时,沿纬线方向应相交,沿经线方向宜相接,但赤道以上环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6m。无防护层德球罐钢支柱和罐体液位计、阀门等处应设水雾喷头进行保护。 5)保护电缆线的水喷雾头的布置要求 ①水雾喷头喷射的水雾应完全包围电缆,水平或垂直敷设都应按平面保护对象考虑。 ②水平敷设时,喷头宜布置在其上方。 ③垂直敷设时,喷头可沿其侧面布置。 ④电缆层间没有装设耐火隔板时,设置的喷头要采用包围式。 ⑤电缆支架阻挡水雾时,应在该部位增设喷头。 6)保护输送机传动带的水雾喷头的布置要求 ①水雾应完全包围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和上、下行皮带。 ②喷头的布置应采用包围式,使水雾覆盖上行皮带、输送物、下行返回传动带以及支架构件等全部表面。 7)保护其他对象的水雾喷头布置要求 ①当保护对象为室内燃油、燃气锅炉、电液装置、氢密封油装置、发电机、充油开关时,水雾喷头宜在保护对象的顶部周围平面布置,使水雾直接喷向并完全覆盖保护对象。 ②当保护对象为汽轮机油箱、磨煤机润滑油箱时,水雾喷头宜沿油箱顶部周围平面布置,使水雾直接喷向并完全覆盖油箱液面。 1)角式雨淋阀的组成:由角式雨淋阀、供水蝶阀、单向阀、电磁阀、手动快开阀、过滤器、压力开关、水力警铃等主要部件组成。 2)角式雨淋阀组部件名称及用途 ①供水管:通水。 ②放余水阀(常闭):调试、试验雨淋阀时打开,也可以排放管网余水;手动打开,排放报警管内的余水。 ③供水蝶阀(常开):系统检修时关闭。 ④主阀(常闭):灭火时打开,向管网供水。 ⑤压力表:显示供水压力与压力腔压力。 ⑥水力警铃:产生声音报警。 ⑦压力开关:产生报警电信号或启动消防水泵。 ⑧电磁阀(常闭):电动打开,使压力腔泄压而启动主阀。 ⑨单向阀:防止因压力腔水压波动而产生误动作。 ⑩控制管球阀(常开):关闭后可使供水腔与压力腔不连通。 ⑪过滤器:对报警水流进行过滤,防止杂物堵塞警铃喷口。 ⑫试警铃球阀(常闭):手动打开后,可在雨淋阀关闭状态下试警铃。 ⑬报警管球阀(常开):手动关闭后,可消除报警。 ⑭压力表密封垫:压力表密封用。 ⑮压力表接头:安装压力表。 ⑯警铃接管组件:连接。 3)角式雨淋阀的工作原理 角式雨淋阀利用隔膜的上下运动来实现阀瓣的启闭。隔膜将阀分为压力腔(即控制腔)、工作腔和供水腔,来自供水管的压力水流(0.14~1.2MPa)作用于隔膜下部阀瓣,也从控制管路经单向阀进入压力腔而作用于隔膜的上部,由于隔膜上、下受水作用面积的差异(即压强相同),保证了隔膜雨淋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当保护区发生火警时,通过火灾报警灭火控制器直接打开隔膜雨淋阀的电磁阀,使压力腔的水快速排出,由于压力腔泄压,使作用于阀瓣下部的水迅速推起阀瓣,水流即进入工作腔,流向整个管网喷水灭火。同时部分压力水流向报警管网,使水里警铃发出铃声报警,压力开关动作,给值班室发出信号指示或直接启动消防水泵供水。此时由于隔膜雨淋阀控制管路上的电磁阀具有自锁功能,雨淋阀被锁定为开启状态,灭火后,手动将电磁阀复位,稍后雨淋阀将自行复位。 1)直通雨淋阀的组成:由直通雨淋阀、信号蝶阀、单向阀、电磁阀、手动球阀、压力开关、水力警铃等主要部件组成。相对其他形式的雨淋阀,具有水力性能好、水力摩阻损失小的优点。 2)直通雨淋阀组部件名称及用途 ①进水管:通水。 ②信号蝶阀(常开):系统检修时关闭。 ③排水阀(常闭):调试,也可排放管网余水。 ④试水阀(常闭):手动打开后,可在雨淋阀关闭状态下试警铃。 ⑤报警管阀(常开):手动关闭后,可消除报警。 ⑥过滤器:过滤水流,防止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受堵。 ⑦压力开关:产生报警电信号或启动消防水泵。 ⑧水力警铃:产生声音警报。 ⑨电磁阀(常闭):电动打开,使控制腔泄压而启动主阀。 ⑩压力表:显示控制腔压力和供水压力。 ⑪堵头:其他应用方式(如传动管启动应用)的预留口。 ⑫控制阀(常闭):手动打开,使控制腔泄压而紧急启动主阀。 ⑬复位杆:动作后手动复位。 ⑭雨淋阀(常闭):灭火时打开,向管网供水。 ⑮单向阀:防止因控制腔水压波动而产生误动作。 ⑯控制管阀(常开):关闭后可使进水管与控制腔不连通。 3)直通雨淋阀的工作原理 直通雨淋阀利用隔膜的左右运动实现阀瓣的启闭。由隔膜将阀分为控制腔和工作腔。来自供水管的压力水流(0.14~1.6MPa)作用于阀瓣,同时压力水还从控制管路经单向阀进入控制腔而作用于隔膜的左部,由隔膜通过推杆将力传递到压臂上,由压臂压紧阀瓣,保证隔膜雨淋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阀门具有三种控制方式:电动、手动和传动控制。 电动控制是当保护区发生火灾时,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直接打开直通雨淋阀的电磁阀,使控制腔的水快速排出。 手动控制是人员手动打开控制管路上的手动球阀排水泄压,启动阀门。 传动控制是依靠安装在保护区内与系统相连的闭式喷头在火灾时玻璃球破裂,进而排水或排气泄压。由于控制腔的泄压,通过推杆作用在压臂上的力消除,作用于阀瓣下部的水迅速推起阀瓣,水流即进入工作腔,流向整个管网喷水灭火。同时一部分压力水流向报警管网,使水力警铃发出铃声报警、压力开关动作,发出信号指示或直接启动消防水泵供水,灭火后,需手动复位雨淋阀。 3.雨淋阀组的功能及设置要求 1)雨淋阀组应具备的功能 ①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操作方式。 ②能监测供水、出水压力。 ③能接通或关闭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供水。 ④能接受电信号电动开启雨淋阀,或能接受传动管信号液动或气动开启雨淋阀。 ⑤能驱动水力警铃报警。 ⑥能显示雨淋阀启、闭状态。 2)雨淋阀设置要求 ①宜设在环境温度不低于4°C并有排水设施的室内,位置宜靠近被保护对象且便于操作。 ②设在室外时,雨淋阀组配件应具有防腐功能。设在防爆区应符合防爆要求。 ③寒冷地区的雨淋阀组应用电伴热或蒸汽伴热进行保温。 ④并联设置的雨淋阀组,入口处应设止回阀。 ⑤过滤器应可冲洗。当水雾喷头无过滤网时,雨淋阀后的管道上也应设置过滤器。滤网的孔径应为4~4.7目/c㎡(即0.6~0.71mm)。 ⑥雨淋阀的试水口应接入可靠的排水设施。 1.水喷雾系统的管道分为雨淋阀前和阀后管道两部分。 2.阀后管道应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且管道上不应设置其他用水设施。 3.管道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6MPa,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连接或螺纹、法兰连接。 4.镀锌管道不得采用电焊、气焊挖孔、热煨弯或其他破坏镀锌层的操作。 5.系统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时,管径不应小于25mm;采用不锈钢管或铜管时,管径不应小于20mm。 6.管道的最低处或水容易聚集的地方应设置放水阀或排污口。
细水雾灭火系统
1)细水雾的定义 细水雾是指在最小设计工作压力下,经喷头喷出并在喷头轴线1m处的平面上形成的雾滴粒径Dv0.5小于200um,Dv0.9小于400um的水雾滴。 2)细水雾的分级 ①一级为Dv0.1≦100um与Dv0.9≦200um连线左侧部分。 ②二级为Dv0.1≦200um与Dv0.9≦400um连线之间部分且不属于一级的水雾。 ③三级为Dv0.1>400um与Dv0.0≦1000um之间的部分。 1)单流体系统射流成雾原理 液体乙很高的速度被释放出来,由于液体与周围空气的速度差而被撕碎成为细水雾;液体射流被冲击到一个固定的表面,由于冲击力将液体打散成细水雾;两股成分类似的液体射流相互碰撞,将液体射流打散成细水雾;超声波和静电雾化器将射流振动或电子粉碎成细水雾;液体在压力容器总被加热到高于沸点,突然被释放到大气压力状态下形成细水雾。 2)双流体异管系统射流成雾原理 由一套管道向喷头提供灭火介质,另外一套管道提供雾化介质,两种在分离管道系统中传输的物质在喷头处混合,相互碰撞,从而产生细水雾。 3)双流体同管系统射流成雾原理 雾化介质与灭火介质在一套管道内混合,其成雾原理同单流体系统。 1.吸热冷却。 2.隔氧窒息。 3.辐射热阻隔。 4.浸湿作用。 是指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21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是指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大于1.21MPa且小于3.45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是指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3.45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1.全淹没式系统。 2.局部应用式系统。 1.开式系统 2.闭式系统。 是指使用单个管道向每个喷头供给灭火介质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是指水和雾化介质分管供给并在喷头处混合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1.泵组式系统:适用于高、中和低压系统 2.瓶组式系统:适用于中、高压系统。 3.瓶组与泵组结合式系统:适用于高、中和低压系统。 细水雾灭火系统由水源(储水池、储水箱、储水瓶)、供水装置(泵组推动或瓶组推动)、系统管网、控水阀组、细水雾喷头以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组成。 1)泵组式系统:由细水雾喷头、控制阀组、系统管网、泵组(消防水泵和稳压装置)、水源(储水池或储水箱)以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组成。 2)瓶组式系统:由细水雾喷头、控制阀、启动瓶、储水瓶组、瓶架、系统管网以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组成。 自动控制方式时,火灾发生后报警控制器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报警信号后,自动启动系统控制阀和消防水泵,向系统管网供水,水雾喷头喷出细水雾。 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可分为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三种形式。闭式细水雾系统宜于采用非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等保护对象。 除喷头不同外,其工作原理与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同。 1)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影响,不会在高温下产生有害的分解物质。 2)用水量大幅减少,常规水喷雾灭火系统用水量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70%~90%,而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用水量又是常规水喷雾灭火系统的20%以下。 细水雾的雾滴粒径小,喷雾时水呈不连续性,所以电气绝缘性能比较好。 雾滴在受热汽化后形成原体积1680倍的水蒸气,细小的水蒸气颗粒极易与燃烧形成的游离碳结合,从而对火场环境起到很强的洗涤、降尘、净化效果,可以有效消除烟雾中的腐蚀性及有毒物质。 1.可燃固体火灾(A类)。 2.可燃液体火灾(B类)。 3.电气火灾(E类)。 1.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活泼金属及其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如锂、钠、钾、镁、钛、锆、铀、钚等。 ②金属醇盐,如甲醇钠等。 ③金属氨基化合物,如氨基钠等。 ④碳化物,如碳化钙等。 ⑤卤化物,如氯化钾酰、氯化铝等。 ⑥氢化物,如氢化铝锂等。 ⑦卤氧化物,如三溴氧化磷等。 ⑧硅烷,如三氯-氟化甲烷等。 ⑨硫化物,如五硫化二磷等。 ⑩氰酸盐,如甲基氢酸盐等。 2.可燃气体火灾,包括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化气体的场合。 3.可燃固体的深位火灾。 1.宜选择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液压站、配电室、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文物库以及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 2.宜选择局部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油浸变压器室、涡轮机房、柴油发电机房、润滑油站和燃油锅炉房、厨房内烹饪设备及其排烟罩和排烟管道部位。 3.可选择闭式系统:采用非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 4.宜采用泵组式系统, 难以设置泵房或消防供电不能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场所,可选择瓶组系统,但闭式系统不应采用瓶组系统。 细水雾灭火系统喷头的最低设计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2MPa。 1)作用面积不宜小于140㎡。 2)每套泵组所带喷头数量不应超过100只。 3)喷头设计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时: ①喷头安装高度>3且≦5m,最小喷雾强度3L/min·㎡,喷头布置间距>2且≦3m。 ②喷头安装高度≦3m,最小喷雾强度2L/min·㎡,喷头布置艰巨>2且≦3m。 单个防护区的容积,泵组系统不宜大于3000m³ ;瓶组系统不宜超过260m³ ,且瓶组系统所保护的防护不宜超过4个,大于该容积时,宜分成多个更小的防护区,并符合: 1)各分区的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时,系统设计参数可根据其中容积最大分区的参数确定。 2)各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异时,系统设计参数应分别按各自分区的参数确定。 1)对于外形规则的保护对象,应为该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 2)对于外形不规则的保护对象,应为包容该保护对象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 3)对于可能发生可燃液体流淌或喷射火灾的保护对象,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包括可燃液体流淌或喷射火灾可能影响到的区域的水平投影面积。 1)开式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s。 2)全淹没应用方式的瓶组系统,同一防护区内有多组瓶组时,各瓶组必须能同时启动,响应时差不应大于2s。 1)油浸变压器室、柴油发电机房、液压站、润滑油站、燃油锅炉房、涡轮机房,设计持续喷雾时间不应小于20min。 2)配电室、电气设备间、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电子信息机房、通信机房等电子机房、图书库、资料库、档案库、文物库,设计持续喷雾时间不应小于30min。 3)瓶组式系统,设计持续喷雾时间按实体火灾模拟试验灭火时间的2倍确定,且不宜小于10min。 1)系统设计喷雾强度不应小于试验所用喷雾强度。 2)喷头最低工作压力不应小于试验测得最不利点喷头的工作压力。 3)喷头布置间距和安装高度分别不应大于试验时的喷头间距和安装高度。 4)喷头的安装角度应与试验安装角度一致。 1)储水箱:密闭结构,不锈钢或其他能保证水质的材料制作,防尘避光。 2)水泵:自动和手动启动功能以及巡检功能,应设置备用泵,采用自灌时引水或其他可靠的引水方式,泵的出水总管应设置压力显示装置、安全阀和泄放试验阀。泵的出水口应设置止回阀。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时,应保证能正常运行60min。闭式系统的泵组应设置稳压泵,流量不应大于系统中水力最不利点一只喷头的流量。 3)水泵控制柜:设置在干燥、通风部位,便于操作和检修,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4)安全阀:设置在水泵出水总管上,动作压力为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的1.15倍。 1)由储水容器、储气容器和压力显示装置等部件组成。 2)储水容器、储气容器均应设置安全阀。 3)恢复时间超过48h的瓶组系统,应按主用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4)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8m。 1)按动作方式分类:分为开式和闭式细水雾喷头。 2)按细水雾产生原理分类:分为撞击式和离心式细水雾喷头。 3)按开孔数量分类:分为单孔和多孔细水雾喷头。 4)按材质分类:分为不锈钢和黄铜细水雾喷头。 5)按适用性分类:分为通用和专用喷头。 6)按作用分类:分为灭火专用、冷却防护和水雾封堵喷头。 1)对于喷头的喷孔易被外部异物堵塞的场所,应选用居一偶相应防护措施且不影响细水雾喷放效果的喷头。 2)对于电子数据处理机房、通信机房的地板夹层,宜选择适用于低矮空间的喷头。 3)对于闭式系统,应选用响应时间指数不大于50(m·s)0.5的喷头。 4)对于腐蚀性环境应选用采用防腐材料或具有防腐镀层的喷头。 5)对于电气火灾危险场所的细水雾系统不宜采用撞击雾化型细水雾喷头。 1)闭式系统喷头布置要求 ①喷头的布置应能保证细水雾均匀并完全覆盖保护区域。 ②喷头与墙壁的距离不应大于喷头最大布置间距的1/2。 ③喷头的感温组件与顶棚或梁底的距离不宜小于75mm,并不宜大于150mm。 ④喷头与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保证遮挡物不影响喷头正常喷放细水雾,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场所内设置吊顶时,喷头可贴邻吊顶布置。 2)开式系统喷头布置要求 开式系统的喷头布置与闭式系统喷头的布置要求相同,但对于电缆隧道或夹层,喷头宜布置在电缆隧道或夹层的上部,并应能使细水雾完全覆盖整个电缆或点看桥架。 3)局部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喷头布置要求 ①喷头布置应能保证细水雾完全包容或覆盖保护对象或部位,与保护对象的距离不宜小于0.5m。 ②用于保护室内油浸变压器时,变压器安装高度超过4m的,喷头宜分层布置。 ③冷却器距变压器本体超过0.7m的,应在其间隙内增设喷头。 ④喷头不应直接对准高压进线套管。 ⑤变压器下方设置集油坑的,喷头布置应能使细水雾完全覆盖集油坑。 1)额定电压等级110<V≦220kV,最小距离2.2m。 2)额定电压等级35<V≦110kV,最小距离1.1m。 3)额定电压等级V≦35kV,最小距离0.5m。 数量不应小于相同型号规格喷头实际设计使用总数的1%,且分别不应少于5只。 1)雨淋阀 中、低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控制阀可采用雨淋阀。 2)分配阀 高压细水雾弥多系统的控制阀组通常采用分配阀,它类似于气体灭火系统的中的选择阀,但它不仅具备选择阀的功能,而且具有启动系统和关闭系统的双重功能。 1)开式系统应按防护区设置分区控制阀,且宜在分区控制阀上或阀后邻近位置设置泄放试验阀。 2)闭式系统应按楼层或防火分区设置分区控制阀,且应为带开关锁定或开关指示的阀组。 1)分区控制阀上宜设置系统动作信号反馈装置。 2)分区控制阀上无系统动作信号反馈装置时,应在分区控制阀后的配水干管上设置系统动作信号反馈装置。 1.在储水箱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活控制阀前应设置过滤器。 2.系统控制阀组前的管道应就近设过滤器。 3.当细水雾喷头无滤网时,雨淋控制阀组后应设过滤器。 4.最大的过滤器过滤等级或目数应保证不大于喷头最小过流尺寸的80%。 5.每一个细水雾喷头的供水侧应设一个喷头过滤网(喷口最小过流尺寸大于1.2mm的多喷嘴喷头或最小过流尺寸大于2mm的单喷嘴喷头可不设喷头过滤网)。 6.管道过滤器尺寸应根据系统的最大过流流量和工作压力确定。 7.管道过滤器应具有防锈功能。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闭式系统应在每个分区阀后管网的最不利点处设置试水阀,设置要求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同,并应符合: 1)试水阀前应设置压力表。 2)试水阀出口的流量系数应与一只喷头的流量系数等效。 3)试水阀的接口大小应与管网末端的管道一致。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开式系统应在分区控制阀上或阀后邻居位置设置泄放试验阀。 应在管网最低点处设置泄水阀,有多个最低点处,根据管网情况设置多个泄水阀。 闭式系统的最高点处宜设置手动排气阀,在系统管网充满水形成准工作状态时使用。 1.管道应采用冷拔法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钢管或其他耐腐蚀和耐压性相当的金属管道。 2.系统管道连接件的材质应与管道相同。 3.系统管道宜采用专用接头或法兰连接,也可采用氩弧焊焊接。 4.系统管道和管道附件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 5.泵组式系统,水泵吸水口至储水箱之间的管道、管道附件、阀门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MPa。 6.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管网宜均衡布置。 7.对于油浸变压器保护对象,系统管道不宜横跨变压器的顶部,且不应影响设备的正常操作。 8.设置在右爆炸危险环境中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其管网和组件应采取可靠的静电导除措施。 9.系统管道应采用防晃金属支、吊架固定在建筑构件上,间距应符合: ①管道外径≦16mm,最大间距1.5m。 ②管道外径为20mm,最大间距1.8m。 ③管道外径为24mm,最大间距2m。 ④管道外径为28mm,最大间距2.2m。 ⑤管道外径为32mm,最大间距2.5m。 ⑥管道外径为40mm,最大间距2.8m。 ⑦管道外径为48mm,最大间距2.8m。 ⑧管道外径为60mm,最大间距3.2m。 ⑨管道外径≧76面膜,最大间距3.8m。
2022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每日一练【2.10】
1.下列关于水喷雾灭火系统喷头布置的设计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按矩形布置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离为水雾喷头水雾锥底圆半径的1.2倍
B.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气体储罐时,水雾喷头与保护储罐外壁之间的距离为0.8m
C.当按菱形布置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离为水雾喷头的水雾锥底圆半径的1.6倍
D.水雾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为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
2.下列有关水喷雾灭火系统保护面积确定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保护对象外形不规则时,应按包容保护对象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B.开口容器的保护面积应按其开口面积确定
C.输送机皮带的保护面积应按上行皮带的上表面面积确定
D.分层敷设的电缆的保护面积应按整体包容电缆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3.某储罐区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进行防护冷却,罐区内共有5座单罐容积为5000m³的液化烃外浮顶储罐,当其中一座储罐发生火灾时,相邻储罐的保护面积应按其储罐外表面面积的( )计算。
A.1/2
B.1/3
C.2/3
D.1/4
答案见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