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建筑专业 > Ⅰ级易燃气体的爆炸下限为( )。

Ⅰ级易燃气体的爆炸下限为( )。

发表时间:2024-07-22 20:09:35 来源:网友投稿

Ⅰ级易燃气体的爆炸下限为( )。

A 、<10%

B 、<13%

C 、≤10%

D 、>10%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

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I级:爆炸下限<10%;或者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不小于12%。

Ⅱ级:爆炸下限不小于10%,但小于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小于12%。

本题答案:A。

易燃品存放的条件和要求有哪些

厂房仓库要求:与周围建筑有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等器材设备,严禁烟火,杜绝一切产生火花因素。

容器要求:牢固、密封、标记明显且要注明物品名称、性质、注意事项。

存放要求:单存、单放、高矮适当,远离火种,注意通风。

运输要求:轻拿轻放,勿撞击和砸。

工作人员要求:人走断电,经常检查。

扩展资料:

易燃品分类

易燃气体

Ⅰ级:爆炸下限&lt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

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lt12个百分点

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

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有固体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或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5.6℃。

Ⅰ级:初沸点≤35℃。如汽油、正戊烷、环戊烷、环戊烯、乙醛、丙酮、乙醚、甲胺水溶液、二硫化碳等。

Ⅱ类:闪点&lt23℃,并且初沸点&gt35℃。如石油醚、石油原油、石脑油、正庚烷及其异构体、辛烷及其异辛烷、苯、粗苯、甲醇、乙醇、噻吩、吡啶、香蕉水、显影液、镜头水、封口胶等。

Ⅲ类:23℃≤闪点&lt60℃,初沸点&gt35℃,如煤油、磺化煤油、浸在煤油中的金属镧、铷、铈、壬烷及其异构体、癸烷、樟脑油、乳香油、松节油、松香水、癣药水、刹车油、影印油墨、照相用清除液、涂底液、医用碘酒等。

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

易燃固体

燃烧物质根据燃点的高低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通常燃点高于300℃的固体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的固体称为易燃固体。

固态退敏爆炸品是指为抑制爆炸性物质的爆炸性能,用水或酒精湿润爆炸性物质,或者用其他物质稀释爆炸性物质后,而形成的均匀固态混合物,有时也称湿爆炸品。

燃点低、易点燃。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绝大多数易燃固体与酸、氧化剂(尤其是强氧化剂)接触,能够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易燃物

消防工程师备考:爆炸和易燃易爆分级

爆炸

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化学成分爆炸前后不发生变化。压力造成爆炸,本身没有进行燃烧反应,其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引起爆炸。

化学爆炸:化学成分爆炸前后发生变化,可直接造成燃烧。炸药爆炸(威力巨大),可燃气体爆炸(威力相对较小),可燃粉尘爆炸(条件苛刻,可燃粉尘爆炸的条件(预防发生):粉尘本身可燃;粉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且浓度处于一定范围;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粉尘爆炸的特点:

1.与气体爆炸相遇,粉尘爆炸的压力上升和下降速度都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破坏性和对周围的可燃物烧毁程度严重。且粉尘抱着会随着爆炸的延续,出现速度和压力的跳跃式的加快升高,具有离起爆点越远破坏越严重的特点。

2.初始爆炸产生的气浪会使沉淀粉尘烟气,形成新的爆炸混合物从而发生二次爆炸,二次爆炸一般更加严重。

3.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所需的点火能打、引爆时间长、过程复杂。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粉尘本身的化学物理性质和颗粒尺寸;粉尘浓度;环境条件;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的含量;其他。

爆炸极限:

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上下限之间的间隔叫爆炸范围。

在消防上的应用: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害性大小;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确定安全操作规程;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工业场所,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10%的场所可选用任意防爆型电气设备)

气体和液体的额爆炸极限:

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危险性越大。在纯氧中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范围宽。除了助燃物条件以外,对于同种可气体,爆炸极限受以下四个方面影响:火源能量(越大,范围越宽危险越大);初始压力(增加,范围增大危险增加。*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气体,压力上升,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初始温度(越高,范围越大危险越大);惰性气体(加入,范围减小(上限降低,下线变化负责),超过一定量后任何比例混合气体都不能发生爆炸)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

通常用单位体积重所含粉尘质量(g/m³)表示,实际情况很难道道爆炸上限,通常只应用爆炸下限。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爆炸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敏感性(最小起爆能)和爆炸性。

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撞击、摩擦产生火花),热火源(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然)

易燃易爆危险品 (I级最危险)

易燃气体分级:I级(爆炸下限&lt10%;或不论下限,爆炸范围≥12%)II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范围<12%)。

实际应用: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五只,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于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1.易燃易爆性(单分子原子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多分子原子组成的气体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饱和的火灾危险性大)。

2.扩散性(比空气轻可以无限制扩散,迅速蔓延;比空气沉重易于集聚)。

3.可缩性和膨胀性(PV=nRT)4.带电性。

5.腐蚀性、毒害性

易燃液体分级:I级(初沸点≤35℃)。II级(闪点<23℃,初沸点>35℃)。III级(23℃≤闪点<60℃,初沸点>35℃)。

实际应用: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60℃>闪点≥28℃的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

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特性:

1.易燃性,2爆炸性,3受热膨胀性,4流动性,5带电性,6毒害性

易燃固体分级:

可能通过摩擦起火(湿法发火粉末),固态退敏爆炸品,自反应物质(无氧热分解的热不稳定物质)。

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

1.燃点<300℃,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不包括已经列入爆炸物的物质,注意区别爆炸品)

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3.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可。

易于自燃的物质

发火物质(即使少量与空气接触,5mins内也能燃烧)和自热物质(除发火物质以外无须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两类。

易于自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1.遇空气自燃性(极强的还原性,与氧结合产热。保存放入水中)。

2.遇湿易燃性(烷基化合物,该类不可用水或泡沫扑救)。

3.积热自燃性(常温下缓慢分解)。

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物性质(火灾危险性):本身不一定可燃,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遇酸和碱、受热、受潮或接触有机物、还原剂即能分解放出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燃烧,有机过氧化物有易燃甚至爆炸的危险性,储运时需加适量抑制剂或稳定剂,有的在环境温度下会自行加速分解,因而必须控温储运;有些氧化性物质还具有毒性或腐蚀性。

氧化物的分类:一级主要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二级氧化性物质较一级稳定,是较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除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为二级氧化性物质,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有机过氧化物:分解爆炸性,易燃性。火灾危险性取决于物质本身的过氧基含量和分解温度。过氧基含量越多分解,分解温度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易燃与可燃的区别

可燃和易燃在性质上、范围上、爆炸浓度极限有区别,具体见下:

1、性质不同

可燃性和易燃性在性质上有区别,可燃性指的是一个物质能进行有焰燃烧,而易燃性是从一种物质能容易的进行有焰燃烧这一角度来看的,如果一种物质的可燃性高的话,那么说明这种物质是易燃的。

2、范围不同

可燃性物质的范围比易燃性物质的范围更广。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只要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燃烧,那么它们就具有可燃性。但对于易燃性而言,它对物质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只有容易自燃或能够遇水燃烧的固体和容易燃烧的气体或是液体,才能说这种物质具有易燃性。

3、爆炸浓度极限不同

只有当一种物质的爆炸浓度下限小于20%,或者是上下限的差值在20%以上的时候,才能说这种物质具有易燃性。而可燃性的要求则更低一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