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通信系统检测包括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和()测试。
电话通信系统检测包括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和()测试。
A 、复验
B 、试运行验收
C 、运行验收
D 、竣工验收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酒店弱电系统施工方案?
酒店弱电系统施工比较繁杂,内容比较多、要求比较高,因此其施工方案写前应明确设计内容、要求,对图纸与相关规范应相当熟悉。
除了安全、质量、进度保证措施及组织设置与人员按排、工机具投入以外,一般需要写的内容如下表:
把一些主要章摘录如下:
第一节准备工作
1.1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包括与前期工程的交接和工程实施条件准备,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过程检查、工程安装质量检查、系统自检和试运行等。
1.2 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1.3 安装前须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的完备性,智能建筑工程必须按已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工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应按《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附录B中表B.0.3的要求填写设计变更审核表;
1.4 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验收人员签字。未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经进场验收的设备和材料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妥善保管。
1.5 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填写《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附录B中表B.0.1,具体要求如下:
1.5.1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损伤、无暇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要;
1.5.2依规定程序获得批准使用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除符合本条规定外,尚应提供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证明文件;
1.5.3进口产品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证明书等文件资料应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1.6 完善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
第二节通信网络系统
2.1 通信网络系统应包括通信系统、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等各子系统及相关设施。其中通信系统包括电话交换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及接入网设备。
2.2 通信网络系统的机房环境应符合相关章节的有关规定,机房安全、电源与接地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9和相关章节的有关规定。
2.3 通信网络系统缆线(光缆及绞电缆)的敷设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电话线缆应符合《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YD5048的有关规定;同轴电缆应符合《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106的规定。
2.4 通信系统工程实施按规定的安装、移交和验收工程流程进行。通信系统检测由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和试运行验收测试三个阶段组成。
通信系统安装、移交和验收工作流程图:
2.5通信系统的测试可包括系统检查测试;硬件通电测试;系统功能测试。
2.6初验测试为可靠性;接通率;基本功能(如通信系统的业务呼叫与接续、计费、信令、系统负荷能力、传输指标、维护管理、故障诊断、环境条件适应能力等)。
2.7试运行验收测试:联网运行(接入)用户和电路);故障率。
2.8 通信系统检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工程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其测试方法,操作程序及步骤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经建设单位与生产厂商共同协商确定。
2.9 智能建筑通信系统安装工程的检测阶段、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及性能指标要求应符合《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7等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2.10通信系统接入公用通信网信道的传输速率、信号方式、物理接口和接口协议应符合设计要求。
2.11 通信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和系统检测的内容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通信系统工程检测项目表
……
2.12 卫星数字电视机有限电视系统的系统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2.12.1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的安装质量检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12.2在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阶段,应检查卫星天线的安装质量、高额头至室内单元的线距、功放器及接收站位置、缆线连接的可靠性。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
2.12.3卫星数字电视的输出电平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12.6HFC网络和双向数字电视系统正向测试的调制误差率和相位抖动,反向测试的侵入噪声、脉冲噪声和反向隔离度的参数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测其数据通信、VOD,图文播放等功能;HFC用户分配网应采用中心分配结构,具有可寻址路权控制及上行信号汇集均衡等功能;应检测系统的频率配置、抗干扰性能,其用户输出电平应取62~68dBμV。
2.13 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2.13.1系统的输入输出不平衡度、音频线的敷设、接地形式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之间阻抗匹配合理;
2.13.2放声系统应分布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2.13.3最高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声压级和频宽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2.13.4通过对响度、音色和音质的主观评价,评定系统的音响效果;
5功能检测应包括:业务宣传、背景音乐和公共寻呼插播;紧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共用设备时,其紧急广播由消防分机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在火灾和突发事故发生时,其紧急广播由消防分机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在火灾和突发事故发生时,应能强制切换为紧急广播并以最大音量播出;紧急广播功能检测按相关规定执行;功率放大器应冗余配置,并在主机故障时,按设计要求备用机自动投入运行;公共广播系统应分区控制,分区的划分不得与消防分区的划分产生矛盾。
第三节信息网络系统
3.1 信息网络系统应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及网络安全等。
3.2 信息网络系统施工的必要条件是: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毕,已通过系统检测并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设备机房施工完毕,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安装已完成,具备安装条件。
3.3 信息网络系统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要求除遵照相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注意:有序列号的设备必须登记设备的序列号;网络设备开箱后通电自检,查看设备状态指示灯的显示是否正常,检查设备启动是否正常;计算机系统、网管工作站,UPS电源、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产品按相关章节的规定执行。
3.4 网络设备应安装整齐、固定牢靠,便于维护和管理;高端设备的信息模块和相关部件应正确安装,空余槽位应安装空板;设备上的标签应标明设备的名称和网络地址;跳线连接应稳固,走向清楚明确,线缆上应正确标签。
3.5 信息网络系统的随工检查内容应包括:
3.5.1安装质量检查:机房环境是否满足要求;设备器材清点检查;设备机柜加固检查;设备模块配置检查;设备间及机架内缆线布放;接地电阻值检查;扫地引入线及接地装置检查;机房内防火措施;机房内安全措施等。
3.5.2通电测试前设备检查: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检查设备安装情况;设备接地应良好;供电电源电压及极性符合要求。
3.5.3设备通电测试:设备供电正常;报警指示工作正常;设备通电后工作正常及故障检查。
3.6 信息网络系统在安装、调试完成后,应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试运行。
3.7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应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功能检测、网络管理功能检测。
3.8 连通性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测试命令进行测试,或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3.9 连通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3.9.1根据网络设备的连通图,网管工作站应能够和任何一台网络设备通信;
3.9.2各子网(虚拟专网)内用户之间的通信功能检测;根据网络配置方案要求,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不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无法通信;并保证网络切点符合设计规定的通讯协议和适用标准。
3.9.3根据配置方案的要求,检测局域网内的用户公用网之间的通信能力。
3.10 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路由检测,路由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测试命令进行测试,或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试网络路由设置的正确性。
3.11 容错功能的检测方法应采用人为设置网络故障,检测系统正确判断故障及故障排除后系统自动恢复的功能;切换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3.11.1对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系统,应具有错误恢复和故障离功能,主要部件应冗余设置,并在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
3.11.2对有链路冗余配置的网络系统,当其中的某条链路断开或有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仍应保持正常工作,并在故障恢复后应能自动切换回主系统运行。
3.12 网络管理功能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3.12.1风管系统应能够搜索到整个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图和网络设备连接图;
3.12.2网络系统应具备良好诊断功能,当某台网络设备工线路发生故障后,网管系统应能够及时报警和定位故障点;
3.12.3高温泵能够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和网络性能检测,提供网络切点的流量,广播率和错误率等参数。
3.13 智能建筑的应用软件应包括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软件、物业管理软件和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应用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的检测应从其涵盖的基本功能、界面操作的标准性、系统可扩展性和管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测,并根据设计要求检测其行业应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应用的应用软件修改后必须通过回归测试。
3.14 先对软硬件配置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系统检测。
3.15 软件产品质量检查应按照本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应采用系统的实际数据和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测试。
3.16 应用软件检测时,被测软件的功能、性能确认宜采用黑盒法进行,主要测试内容应包括:
3.16.1功能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行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以验证系统是否符合功能需求;
3.16.2性能测试:检查软件是否满足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性能,应对软件的相应时间、吞吐量、辅助存储区、处理精度进行检测;
3.16.3文档测试:检测用户文档的清晰性和准确性,用户文档中所列应用案例必须全部测试;
3.16.4可靠性测试:对比软件测试报告中可靠性的评价与实际试进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可靠性验证;
3.16.5互连测试:应验证两个或多个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连性;
3.16.6回归测试:软件修改后,应经回归测试验证是否因修改引出新的错误,即验证修改后的软件是否仍能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3.17 应用软件的操作命令界面应为标准图交互界面,要求风格统一,层次简洁,操作命令的命名不得具有二义性。应用软件应具有可扩展性,系统应预留可升级空间以纳入新功能,家采用能适应最新版本的信息平台,并能适应信息系统管理功能的变动。
3.18 网络安全系统宜从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检测,以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控和用性等信息安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1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必须具有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部门审批分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特殊行业及其他规定时,还应遵守行业的相关规定。
3.20如果与因特网连接,智能建筑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
3.21 网络层安全的安全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3.21.1防攻击:信息网络应能抵御来自防火墙以外的网络攻击,使用流行的攻击手段进行模拟攻击,不能攻破判为合格;
3.21.2因特网访问控制:信息网络应根据需求控制内部终端机的因特网连接请求和内容,使用终端机用不同身份访问因特网的不同资源,符合设计要求判为合格;
3.21.3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的安全隔离:符合此要求者判为合格;
3.21.4防病毒系统的有效性:将含有当前已知流行病毒的文件(病毒样本)通过文件传输、邮件附件、网上邻居等方式向各点传播,各点的防病毒软件应能正确地检测到该主、含病毒文件,并执行杀毒操作;符合本要求者判为合格;
3.21.5入侵检测系统的有效性:如果安装了入侵检测系统,使用流行的手段进行模拟攻击(如DOS拒绝服务攻击),这些攻击应被入侵检测系统发现和阻断;符合此要求者判为合格;
3.21.6内容过滤系统的有效性:如果安装了内容过滤系统,则尝试访问若干受限网址或者访问受限内容,这些尝试应被阻断;然后访问若干未受限的网址或者内容,应该可以正常访问;符合此要求者为合格。
3.22 系统层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
3.22.1操作系统应选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一定安全强度的操作系统;
3.22.2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文件系统;
3.22.3严格管理操作系统的用户帐号,要求用户必须使用满足安全要求的口令;
3.22.4服务器应只提供必须的服务,其他无关的服务应关闭,对可能存在漏洞的服务或操作系统,应更换或者升级相应的补丁程序;扫描服务器,无漏洞者为合格;
3.22.5认真设置并正确选用审计系统,对一些非法的侵入尝试必须有记录;模拟非法尝试,审计日志中有正确记录才判为合格。
3.23 应用层安全符合下列要求:
3.23.1身份认证:用户口令应该加密传输,或者禁止在网络上传输;严格管理用户帐号,要求用户必须使用满足安全要求的口令;
3.23.2访问控制:必须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及资源对象实施访问控制;用户能正确访问其获得授权的对象资源,同时不能访问未获得授权的资源,符合此要求者判为合格。
3.24 物理层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3.24.1中心机房的电源与接地及环境要求应符合规定要求;
3.24.2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网络工程,应按《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保护要求》BMB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BMZ1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评测指南》BMZ3等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和验收。
3.25 应用层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3.25.1完整性:数据在存储、使用和网络传输过程中,不得被篡改、破坏;
3.25.2保密性:数据在存储、使用和网络传输过程中,不应被非法用户获得;
3.25.3安全审计:对应用系统的访问应有的审计记录。
3.26 竣工验收除应符合相关规定外,还应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并作为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竣工验收的文件资料包括设备的进场验收报告、产品检测报告、设备的配置方案和配置文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应用软件的检测记录和用户使用报告、安全系统的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以及系统试运行记录。
……(字数受限)
2021一级建造师 《通广实务》施工技术-传输系统及核心网的测试
传输设备网元级测试 (高频考点)
SDH设备测试: (2004、2013)
注:知道测试项目有那些?知道各测试项目分别使用哪些仪表?会补充测试连接图?大概理解每种测试项目的定义?
①平均发送光功率。
使用图案发生器(非必须)、光功率计。
光发送机平均功率在S参考点上的测试值。
②发送信号波形(眼图)。
使用通信信号分析仪(高速示波器)。
观察光脉冲形状特征,即信号波形。
③光接收机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2013案例、2015案例)
使用SDH传输分析仪(包括图案发生器、误码检测仪)、可变衰耗器、光功率计。(2012、2014、2018案例画测试连接图)
输入信号在1550nm区,误码率达到10的负12次方时(2010),设备输入端口处的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小值和最大值。
④抖动测试:使用SDH传输分析仪(含抖动模块)。
输入抖动容限及频偏:
设备输出不产生误码的情况下,允许输入端信号携带抖动或频偏的最大值。
输出抖动:也称固有抖动。
SDH设备的支路和群路端口,在输入端无人为抖动和频偏输入的情况下,输出端所产生的最大抖动。
SDH设备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
映射抖动:由于SDH设备解复用侧支路映射,而在PDH支路输出口产生的抖动。
结合抖动:SDH设备解复用侧由于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结合作用,而在PDH支路输出口产生的抖动。(2005)
再生器抖动转移特性:
设备输出信号抖动与输入信号抖动的比值随抖动频率变化的关系,一般用抖动传递函数表示。
波分复用设备测试: (每块板卡相当于1个设备)
一是波长转换器(OTU)测试: (2006、15、19。2012和13案例)
与SDH设备测试基本一致的项目:平均发送光功率、发送信号波形(眼图)、光接收机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输入抖动容限和抖动转移特性。
注:抖动测试项目不完全和SDH设备一致。
①中心频率与偏离。
使用多波长计和光谱分析仪。
设备工作时的实际中心频率与标称值的偏差,一般不应超出系统选用信道间隔的正负10%。
②最小边模抑制比。
使用光谱分析仪。
最坏发射条件时,全调制下主纵模的平均光功率和最显著边模的光功率之比。
③最大-20dB带宽。
使用光谱分析仪。
相对最大峰值功率跌落20dB时的最大光谱带宽。
二是合波器(OMU)测试:
使用可调激光器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
①插入损耗及偏差。(2018)
穿过OMU某一特定光通道引起的功率损耗,插入损耗偏差则是插入损耗测试值与插入损耗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
②极化相关损耗。
极化状态改变造成的插入损耗的最大值。
三是分波器(ODU)测试:
使用可调激光器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和光谱分析仪。
①插入损耗及偏差;
②极化状态损耗;与合波器相同,注意信号传递方向不同。
③信道隔离度。
四是光纤放大器(OA)测试:
使用光谱分析仪、光功率计。(2009)
①输入光功率范围。
实测范围应大于标称范围。工程中只测试工作状态的输入光功率数值。
②输出光功率范围。(2006)
实测范围应小于标称范围。工程中只测试工作状态的输出光功率数值。
③噪声系数。
五是光监测信道(OSC)测试:
DWDM系统在正常业务信道外增加一个波长信道专用于对系统的管理。
①光监测信道光功率。
使用光功率计。
②光检测信道工作波长及偏差。
使用光谱分析仪或多波长计。
PTN设备测试:
注:PTN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包的传送。
①PDH、SDH接口性能测试。(同SDH)
②以太网接口性能测试。(2014案例)
平均发送光功率。
接收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
吞吐量。
使用以太网网络分析仪。
指设备可以转发的最大数据量。
时延。
指设备对数据包接收和发送之间延迟的时间。单机测试的数据主要体现网络节点设备的性能。
过载丢包率。
指设备在不同负荷下转发数据过程中丢弃数据包占应转发数据包的比例。
背靠背。(2017)
反映设备对于突发报文的容纳能力。
传输系统级测试 (2005、11、17。2007案例。)
传输系统级测试一般在单机测试完成后进行,主要包括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和系统功能验证两部分。对于DWDM系统,需要先进行信噪比测试(因系统首先需进行各业务通道的信噪比优化);对于SDH和PTN系统,打通光路后就可以进行系统测试。
①DWDM系统光信噪比测试。
使用光谱分析仪。(2019案例)
②DWDM系统中心波长及偏差。
使用光谱分析仪、或多波长计(高精度测试时)。
③系统输出抖动测试。
包括OTU、SDH、PDH各速率接口的输出抖动。
④系统误码测试。
包括PDH、SDH各速率接口的数字通道误码测试,波分复用系统STM-N光通道误码测试。
使用SDH分析仪(包括图案发生器、误码检测器)
注:教材画了单向测试和环回测试2种图。
所谓单向:输入信号设备和测试结果设备放在系统两端。
所谓环回:两个设备放在一段,对端设备收发环起来形成通路。
⑤以太网链路测试。
使用以太网测试仪。
主要包括链路时延和长期丢包率测试。
⑥ATM链路测试。
⑦系统保护倒换测试。
包括STM—N、SDH、PTN系统复用段和通道保护倒换业务中断时间测试。
⑧设备冗余保护功能验证。
⑨交叉连接设备功能验证。
注:说是系统功能验证,但这2项是设备功能验证。
⑩网管功能验证。
LTE设备通电前检查:
设备通电前在机房主电源端子上测量电源电压。
交直流设备不得安装在同一机架内。
LTE系统检查测试:
局数据配置应正确。
LTE工程初验测试项目:
初验包括核心网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业务测试、网购测试、安全测试、可靠性测试。
①功能测试。
②业务测试。
在所有网元工程测试完成后进行。
③性能测试。
测试核心网设备呼叫失败率。
如果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可提供宜认证的测试报告。
④网管测试。
接口功能测试,测试北向接口功能。
注:所谓北向接口,指与网管之间的接口。
⑤安全测试。
⑥可靠性测试。
计费不准确率应小于十万分之一。
**有缘看到这里,麻烦顺手点个赞!谢谢。****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