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的初步设计依据的地质资料是()。
矿井的初步设计依据的地质资料是()。
A 、地质详细补充报告
B 、地质勘探报告
C 、地质勘查报告
D 、地质调查报告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区别?
施工组织总设计是对特大型工程、多个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建筑或住宅小区( 含相应的市政工程和辅助设施)编制的有关施工组织的综合性指导文件。用以对个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进行总体性指导、协调和阶段性目标控制与管理。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 编制依据 1.1. 建设项目基础文件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 (2)建设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和用地批准文件; (3)建设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图纸和说明书; (4)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准文件,以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5)建设项目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或设计总概算; (6)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文件。 1.2.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和规范资料 (1)关于工程建设报建程序有关规定; (2)关于动迁工作有关规定; (3)关于工程项目实行建设监理有关规定; (4)关于工程建设管理机构资质管理有关规定; (5)关于工程造价管理有关规定; (6)关于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有关规定。 1.3.建设地区原始调查资料 (1)地区气象资料; (2)工程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地区交通运输能力和价格资料; (4)地区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供应状况资料; (5)地区进口设备和材料到货口岸及其转运方式资料; (6)地区供水、供电、电讯和供热能力和价格资料; (7)地区土建和安装施工企业状况资料。 1.4.类似施工项目经验资料 (1)类似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资料; (2)类似施工项目工期控制资料; (3)类似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资料; (4)类似施工项目安全、环保控制资料; (5)类似施工项目技术新成果资料; (6)类似施工项目管理新经验资料。 2 工程概况 1.工程性质和作用 主要说明:工程类型、使用功能、建设目的、建设工期、质量要求和投资额,以及工程建成后地位和作用。 2.建筑和结构特征 主要说明:工程平面组成、层数、层高和建筑面积,并附以平面、立面和剖面图;结构特点、复杂程度和抗震要求,并附以主要工种工程量一览表。 3.建造地点特征 主要说明:建造地点及其空间状况;气象条件及其变化状况;工程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状况;以及冬期施工起止时间和土壤冻结深度。 4.工程施工特征 结合工程具体施工条件,找出其施工全过程的关键工程,并从施工方法和措施方面给以合理地解决。在单层装配式工业厂房施工中,要重点解决地下工程、预制工程和结构安装工程。在多层民用房屋施工中,要重点解决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 5 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 6 施工总控制进度计划 7 施工总资源计划 8 施工总平面布置 9 主要管理措施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编制计划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就是以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工程的战略部署,是宏观定性的,体现指导性和原则性的,是一个将建筑物得蓝图转化为实物的总文件,内容包含了施工全过程得部署、选定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及相关资源计划安排、各种组织保障措施,是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性文件。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拟建工程的性质、特点及规模不同,同时考虑到施工要求及条件进行编制。设计必须真正起到指导现场施工的作用。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工程特点、建筑地段特征、施工条件等。 (2)施工方案 包括确定总的施工顺序及确定施工流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及其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段的划分、施工机械的选择、技术组织措施的拟定等。 (3)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划分施工过程和计算工程量、劳动量、机械台班量、施工班组人数、每天工作班次、工作持续时间,以及确定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及搭接关系、绘制进度计划表等。 (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现场准备、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构件和半成品构件的准备,并编制准备工作计划表。 (5)资源需用量计划 资源需用量计划包括材料需用量计划、劳动力需用量计划、构件及半成品构件需用量计划、机械需用量计划、运输量计划等。 (6)施工平面图 施工平面图主要包括施工所需机械、临时加工场地、材料、构件仓库与堆场的布置及临时水网电网、临时道路、临时设施用房的布置等。 (7)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主要包括工期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降低成本等指标的分析。 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及单批文件 2、施工组织大纲 3、劳动力组成 4、水、点供应情况 5、场地情况 6、物价 7、交通 施工进度及资源准备 1、确定工程量 2、确定劳动量及班数 3、确定各段施工天数 4、确定工期 5、进行调整
煤炭工业部关于颁发《乡镇煤矿设计若干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一条 为了促进乡镇煤矿实现正规开采,改善安全状况,保有后劲,稳步增产,并使新建和技术改造矿井有统一的设计技术原则,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乡镇煤矿年产1~6万t(含6万t)井型的新建及技术改造矿井。年产6万t以上矿井的设计,原则上执行《地方国营煤矿设计若干规定》。第三条 新建和技术改造矿井的设计,必须有批准的地质报告或省(市、区)煤炭工业部门及其指定单位批准的地质资料。
设计应由有设计证的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可根据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建设单位设计委托书进行设计。设计分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和主要单位工程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应能基本满足控制投资(贷款)、实行包干建设,主要设备订货的需要。
设计经县或县以上煤炭工业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为建设项目的依据。第四条 矿井设计要做到开拓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在巷道布置上应尽力减少岩巷,多开煤巷,以节约投资,缩短建设工期。第五条 新建和技术改造矿井设计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对资源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矿井,在设计时可考虑井上、下工程预留适当设计位置。第六条 设计要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矿山安全条例》、《安全监察条例》和煤炭部颁发的《乡镇煤矿安全规程》等安全条例及规程的要求,完善安全设施,改善作业环境,确保安全生产。第七条 新建、技术改造矿井的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所依据批准的地质报告(或地质资料),其储量中:C级及以上储量应不低于30%,并应分布在浅部或首先开采的地段。设计的储量备用系数取1.5~2。第八条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灰分、发热量和储量计算标准如下:
一般地区计算标准
-----------------------------------
\ 煤|| |
项\种|炼焦用煤|非炼焦用煤|褐 煤
目\|| |
-------------------|----|-----|----
|矿| <25°| 0.7| 0.8 |1.0
|井|25°~45°| 0.6| 0.7 |0.9
|开| >45°| 0.5| 0.6 |0.8
最低可采厚度(m)|采| || |
|---------|---------------
| 露 天 开 采 |1.0
-------------------|---------------
最高灰分Ag(%)|40
-----------------------------------
缺煤地区计算标准
-----------------------------------
\ 煤|| |
项\种|炼焦用煤|非炼焦用煤|褐 煤
目\|| |
-------------------|----|-----|----
| <25°| 0.6| 0.7 |0.8
最低可采厚度(m)|25°~45°| 0.5| 0.6 |0.7
| >45°| 0.4| 0.5 |0.6
-------------------|----|----------
最高灰分Ag(%)| 40 |不作具体规定
-------------------|----|----------
Y || |
最低发热量(MJ/kg)Q|| 12.5|10.5
DW || |
-----------------------------------
小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以及灰分超过40%的煤种是否开采,由各省(市、区)煤炭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地质设计编制井下作业设计的基础文件是什么的依据
正式签署的设计合同、邻矿井地质和技术资。地质设计编制井下作业设计的基础文件是正式签署的设计合同、邻矿井地质和技术资,国家和部门的技术规范的依据。地质勘查设计是为完成勘查任务而编制的“作战方案”,也是实施单位(地质队)施工的依据,必须认真编写,及时审批,严格执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