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建筑专业 > 负荷计算的目的方法原则

负荷计算的目的方法原则

发表时间:2024-07-23 01:55:31 来源:网友投稿

负荷计算的目的方法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新励学网为大家解答。

负荷概述

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

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负荷的统计计算是一项重要内容,负荷计算结果对供电容量报装、选择供配电设备及安全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的作用。负荷计算的目的是:

计算变配电所内变压器的负荷电流及视在功率,作为选择变压器容量的依据。

计算流过各主要电气设备 (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熔断器等)的负荷电流,作为选择设备的依据。

计算流过各条线路(电源进线、高低压配电线路等)的负荷电流,作为选择线路电缆或导线截面的依据。

计算尖峰负荷,用于保护电器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电动机的启动条件。

负荷计算方法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确定用电设备的负荷,其中需要系数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最为简便;

而二项式系数法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且各台设备容量差别大的分支干线计算负荷时比较合理;

在建筑配电中,还常用负荷密度法和单位指标法统计计算负荷。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负荷计算原则

进行负荷计算时,应按下列原则计算设备功率:

对于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应换算为统一的设备功率。

整流器的设备功率是指额定交流输入功率。

成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不应包括备用设备。

当消防用电的计算有功功率大于火灾时可能同时切除一般电力、照明负荷计算有功功率,应按未切除的一般电力、照明负荷加上消防负荷计算低压总的设备功率、计算负荷。否则计算低压总负荷时,不应考虑消防负荷。当消防负荷中有与平时兼用的负荷时,该部分负荷也应计入一般电力、照明负荷。

单相负荷应均衡分配到三相上,当单相负荷的总计算容量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对称负荷总计算容量的15%时,全部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当超过15%时,应将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再与三相负荷相加。

举例电线负荷

电力系统中的负荷一般是指的有功功率,而我们口头上长说的电线的负荷,一般是指它能承受的电流值,目前1KW相当于2A的电流。那么2.5平方电线负荷是多少瓦呢?

2.5平方电线负荷

说起电线电缆的标准负荷,在网上可谓是看网友说的五花八门。有人说2.5平方电线负荷是2千瓦数,有人说正确的是2.5平方电线负荷1.5千瓦数。说法不一、参数更是参差不齐。

电线的负荷程度主要是取决于电流,也取决于电压等级。一般情况下50A以下1平方毫米安全载流量是6A,50~100A电流1平方毫米的安全载流量是5A,100A电流以上一般取1平方毫米的安全载流量是2.5A;那么多大平方的铜电缆就能算出电流了。按照三相交流电公式:P=1.732*U*I*cosφ,cosφ是功率因数,选0.8;这就是三相功率计算公式。单相的:P=U*I*cosφ,cosφ是功率因数功率因数对于阻性负载是1,感性负载选0.8.

这BV电线又和BVR多股软铜线不同了,当然和橡套电缆YC的负荷又是两种,橡套电缆负荷数要比BV/BVR/RVV之类的塑料电线要好一些。也就是说外层绝缘不一样,也会影响到电线的负荷数。一般2.5平方电线负荷是2千瓦,而橡套电缆呢,满负荷数能达到3千瓦都没有问题(估计再大,就不安全了)

1.5平方电线负荷

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线规格标称值,电线的平方实际上标的是电线的横截面积,即电线圆形横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一般分为:0.5、1、1.5、2.5、4、6、10、16、25等。

10(平方毫米)以下的一般叫电线,10(平方)以上的叫电缆。电线平方数是装修水电施工中的一个口头用语,常说的几平方电线是没加单位,即平方毫米。

一般来说经验载电量是当电网电压是220V时候,每平方电线的经验载电量是一千瓦左右。

铜线每个平方可以载电1-1.5千瓦,铝线每个平方可载电0.6-1千瓦。

因此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只需用一平方的铜线就足够了。

具体到电流短距送电时一般铜线每平方可载3A到5A的电流。

散热条件好取5A/平方毫米,不好取3A/平方毫米1.5平方电线负荷量是1.5千瓦左右。

负荷电流计算

计算负荷电流和额定电流的区别?

额定电流是指设备正常工作时候的电流。 负载电流是指设备的负载的工作电流。对一个供电设备来说如果负载电流大于其额定电流,可能会引起其过热甚至烧毁等。比如你的墙面插座是额定220V 10A的,你接一个220V 15A的电水壶,那么就可能烧毁插座, 因为其内部线路只能承受10A的电流。对于三相电气设备通常说的额定电流指的是其线电流,在同时有单相负载和三相负载时统一折算成线电流。 三相负载电流+单相负载电流/1.732

三相四线不平衡负荷电流的计算?

三相四线系统中,如果是不平衡的三相负载,那么它的各相电流及功率只有单相计算,它的单相功率计算公式为P=U相*I相*cos.然后三相功率相加即是总功率。同理反之依据此公式如果知道单相功率也可求得相电流,需要指出的是,不平衡的三相负荷应做星形联接,即零线是必须的。此种情况下开关的选 择只能参照三相中电流最大 的一相,额定值应稍大于最大相电流值。

单相负荷电流怎么计算?

如果是用在单相电热器具,如电灯、电炉等就是用 功率(W)÷ 电压(220V)=电流(A)比如100W的电灯,就是用100瓦÷220V=0.46A;

如果是用在单相电机中、如1000W。计算方法:

1、000÷(220×0.75×0.75)=8.08A。

Cosφ:功率因数 单相取0.75;

η:效率 单相取0.75。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用电负荷是指通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的电流或功率,它是以功率或热能的形式消耗于电气设备上的。用电负荷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合理选择变电所的变压器容量、各种电气设备及配电导线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计算的用电负荷选择电器或线缆,在运行中的最高温升不超过电器或线缆的温升允许值。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计算用电负荷常用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本文选用需要系数法进行用电负荷的计算。

怎么计算负荷?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指标法等几种。需要系数法。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利用系数法。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适用于各种范围的负荷计算,但计算过程稍繁。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前两者多用于民用建筑,后者用于某些工业建筑。

在用电设备功率和台数无法确定时,或者设计前期,这些方法是确定设备负荷的主要方法。除采用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二项式法以及近年国内出现的abc法、变值需要系数法等。这些方法有的已被其他方法代替,有的是利用系数法的简化,还有的实用数据不多,未能推广。

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多用于设计的前期计算,如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多用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工厂供电中为什么要进行负荷计算 怎么样进行负荷计算

工厂里各种用电设备在运行中负荷是时大时小地变化着,但不应超过其额定容量。另外各用电设备的最大负荷一般又不会在同一时间出现,显然全厂的最大负荷总是比各用电设备额定容量总和小得多。

所以我们进行电力负荷计算目的是为了合理选择供电系统中的导线、开关电器、变压器等元件,使电气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和安全运行。(二) 计算负荷的一般方法

1. 求单台用电设备计算负荷当供电路上只连接有一台设备时,线路的负荷可按设备容量来确定,此时求计算负荷公式如下:对电动机 对白炽灯、电热设备、电炉变压器

2. 求多台用电设备计算负荷一般方法 在工厂、车间供电干线上的连接有多台用电设备。由于用电设备的特性各异,各设备不一定同时工作,同时工作的设备也不一定满负荷,设备本身及配电线路有功率损耗还有其他认为用电因数,这些都影响电力负荷,所以负荷计算无法用一简单公式描述,将两种方法介绍如下:

(1) 需要系数法① 按用电设备组求计算负荷有功计算负荷 无功计算负荷 视在计算负荷 ――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 ――该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 ――该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 ――该用电设备组的平均 的正切值② 多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的确定当车间的配电干线上接有多台用电设备时对干线上的所有设备进行分组,然后求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考虑到干线上各用电设备组的最大负荷不同时出现的因素,求干线上计算负荷时,将干线上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相加乘以相应的最大负荷同时系数有、无功系数可取: 求多组用电设备总的计算负荷公式:总有功计算负荷为: 总无功计算负荷为: 总视在计算负荷为:

(2) 二项式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考虑了数台最大容量设备对计算负荷的影响,与需要系数法不同,它采用了两个系数来计算负荷。

简述计算负荷的目的以及意义

计算负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的选择变压器及导线;变压器和负荷合理配置后,变压器就可以安全运行,意义,可以实行高效、节能降耗。使各负荷在有交电压状态下工作(电压降很小,电流波动就小,设备出力最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