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今后趋势发展
工程产业导入建筑信息建模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正面效益已陆续被报导,近期McGraw Hill Construction 2014年Smart Market Report所搜集欧美亚澳10个国家的营造厂报告显示,有四分之三的营造厂在投资BIM的相关计划上获得了正面的投资报酬,其应用也从建筑物领域扩大到非建筑物领域,因此争取国际标案的工程厂商,已普遍具有BIM设计或施工的能力,更预期未来2年与BIM有关的业务量将成长50%。
施工企业BIM用的多,介入时间(特指BIM竣工模型)多在机电管线安装前,使用MEP功能来解决管线安装的问题,这也是施工单位使用BIM最主要的功能。至于4D模拟、装修方案等虽然也在用,但对施工单位来说并不是最核心的部分。而至于如今BIM的造价算量功能,就算是广联达这种,其实际效果也只能是呵呵,因为实际工程是由损耗的,有些损耗量是无法避免的(如钢筋的截取,你做施工的应该懂的),但广联达这种算量软件就算不出,所以施工单位不是很待见这种算量算价软件。
对设计院来说BIM其实有点鸡肋,因为无论是从使用习惯还是投入产出比来说BIM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有部分设计院使用BIM(如西北院等),他使用BIM多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设计错误,减少返工率,但大部分设计院还是习惯用SU和CAD。就算是做能耗分析和光照分析,SU也可以导入分析软件。
很多业主方都很重视BIM,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运用BIM。以万科为例万科提倡BIM(话说他们那个BIM中心的logo还是我们设计的→_→)是想将建设过程完全标准化,建设管控不会因为人的专业知识差别而产生差距,虽然他们同德国的RIB公司进行合作,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和规划出来,也不知道如何使用BIM进行采购、设计、建设、合同等方面的管控。万科这种代表了大部分有兴趣使用BIM的业主方的BIM使用现状,即不成熟。当然也有成熟的案例,如中国尊项目,我下面还会说这个项目。
(4)咨询单位:咨询单位使用BIM的一般有两种,一是BIM咨询公司(如RIB)公司;二是造价咨询公司。前一种毋庸置疑,BIM是他们的饭碗;后一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BIM,因为其直观,而且对于造价咨询公司来说虽然bim软件很有问题,但还是可以帮他们节省一些工作量,发现问题的话他们也可以修改。
国内BIM应用情况大致如下。现在言归正传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BIM以后的趋势,不是epc,也不是DB或者DBB,而将是IPD模式。
什么是IPD模式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始动工前,业主就召集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方等各方面一起做出一个BIM模型,这个模型是竣工模型,即所见即所得,最后做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各方就按照这个模型来做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在这种模式下,施工过程中是不需要再返回设计院改图,材料供应商也不会随便更改材料进行方案变更。这种模式虽然前期投入时间精力多,但是一旦开工就基本不会再浪费人、财、物、时在方案变更上。最终结果是可以节约相当长的工期和不小的成本。
这种模式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普及,欧洲进展要慢一点。
但在国内这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
(1)BIM是一把手项目。即BIM想要做的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节省成本、节约工期、方便管控等等),必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一把手去推动。为什么?因为对绝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及分包商来说方案变更才是其赚钱的最重要手段。BIM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避免变更。题主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国尊项目,它应该算是国内BIM应用的极致,之所以能达到极致就是因为其业主(其实主要是罗能钧)拥有很好的BIM意识和BIM水平,所以他们在管线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施工模拟(他们的这个做的相当经典哦)、智能通风(以后设计院在这个方面将会越来越多地使用BIM)等领域都做的很好。
(2)利益和使用习惯的冲突。上面说了对绝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及分包商来说方案变更才是其赚钱的最重要手段。BIM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避免变更,所以你懂得。至于使用习惯,很多老一辈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都用不惯这个,不过我倒觉得这不是重点,因为根据我所参与的BIM工程项目来说他们用着用着就比较喜欢用这个了,所以这个我倒是不担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BIM终将改变整个工作流程。
(3)BIM人才的不足。不是说会用软件、懂BIM概念就是BIM人才了。软件永远只是辅助工具,而最核心的永远都是人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而这两者的结合又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合。不过这个我也不是很担心,因为随着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换代,信息化也必然是一个大趋势。
(4)对BIM认识的不足。不足包括认为BIM是软件、BIM是虚拟可视化、BIM是模型,但这些都是比较狭隘的看法。在国外的科研界,BIM还包括建设机器人、3D打印建筑、物联网等,其概念是建设信息化,信息化到方方面面。然后就是BIM是一种方法,即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建设活动。当然最重要的是,BIM是一种思想,一种如何分析事物看待世界的思想。
全球工程市场也因为BIM的引入,使得竞争更为全面而且激烈,例如世界先进国家已将BIM技术融合于工程采购招标系统之中,不具备BIM能力的厂商无法參与投标,而且随着统包工程契约的日益兴盛,不具备BIM能力的供货商也无法打入统包工程的供应链之中。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新励学网微信号。
< src="http://.nongpin88.com/2018/8/1/71c43853-e0db-4327-bb80-67200e88d0d5.jpg" border="0" vspace="0" />
BIM未来前景如何?
BIM在工业4.0扮演重要角色企业资产数字化是工业4.0的基础工作,在资产密集型工厂中,三维可视化动态设备管理应用是在数字化工厂平台基础上运用三维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行业逼真的三维模拟现实场景。将企业资产三维模型以及信息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行业数据、音频、视频等流媒体)。
BIM未来发展前景可能在以下几方面体现:1.BIM+项目管理“BIM+云平台”+“BIM 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人工智能”等集成应用,将改变施工项目现场参建各方的交互模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形成“BIM+项目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
2.BIM+企业经营:企业通过应用bim 技术,实现了企业与项目基于统一的 BIM 模型进行技术、商务、生产数据的统一共享与业务协同。保证项目数据口径统一和及时准确,实现了企业与项目的高效协作,提高了企业对项目的标准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能力。
BIM 行业前景怎么样
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结合两大机构MarketsandMarkets和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根据MarketsandMarkets在2020年9月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全球市场轨迹与分析》报告》,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为54.0亿美元。
且二者数据相差无几,可知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在54.0-57.6亿美元范围内。北美市场仍是全球BIM主要发展区域根据2014年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数据,北美是全球最大的BIM市场,在全球BIM市场中占比33%。而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北美BIM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BIM市场规模为11.8亿美元,到2020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增长至21.5亿美元,结合MarketsandMarkets测算的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知,北美区域市场规模占比约为20%,区域市场占比下降约13个百分点。因此综合来看,目前北美地区仍然是全球BIM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亚太地区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努力追赶北美市场。全球市场内龙头聚集效应较强2020年,全球BIM行业市场份额主要被两大参与者占据。其中Autodesk占据67.92%的全球市场,而Bentley Systems占据14.37%的全球市场。综合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仅两家企业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龙头聚集效应较为显著。
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美元根据各大机构发布的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未来发展前景预测,2021-2026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预测显示2026年行业市场规模在107-159亿美元之间波动。基于各个权威机构的未来预测数值可得,2026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约15%。
综合来看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全球BIM行业存在四大发展趋势全球BIM存在四大发展趋势,分别是可视化应用、全生命周期应用、“BIM+”集成应用和智慧管理应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BI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必将随着5G时代的到来而迈上新的台阶。
BIM的发展前景如何?
确切的说:BIM就业一年比一年好,因为行业趋势,所以BIM人才市场缺口高达200万!BIM目前可以用到的阶段与领域可以参考一下下图:由于建筑领域新技术的碎片化特点,目前BIM在招标投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与工程造价领域应用的比较多。招标投标阶段主要是用Revit先做一个模型,然后用Fuzor、Lumion做渲染漫游,整个项目能从直观上能看到花多少钱花多长时间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然后这个三维模型越高大上,越形象逼真,就越容易中标;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是用BIM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机电管综这块是应用最普遍的,在Revit模型的基础上用Navisworks做碰撞检测,检查出CAD图纸中出现的设计错误,减少窝工返工的现象。
用BIM算量可以大幅度节约工程造价人的算量时间,将更多精力放在组价跟合同上。目前整个行业对于BIM人才的需求缺口是非常大的,保守估计在80万~200万。在这里要注意:行业缺的BIM人才,主要是指那些能用BIM技术解决项目中实际问题的人,而不是仅仅会用BIM建模的人。所以对于我们从事BIM行业的人来说学会Revit是基础,会Navisworks、Fuzor、Lumion这些就相当于多了核心竞争力,再学会BIM5D那就可以向项目管理岗位更进一步了。BIM前景如何?值得考吗?
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结合两大机构MarketsandMarkets和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根据MarketsandMarkets在2020年9月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全球市场轨迹与分析》报告》,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为54.0亿美元。
且二者数据相差无几,可知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在54.0-57.6亿美元范围内。北美市场仍是全球BIM主要发展区域根据2014年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数据,北美是全球最大的BIM市场,在全球BIM市场中占比33%。而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北美BIM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BIM市场规模为11.8亿美元,到2020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增长至21.5亿美元,结合MarketsandMarkets测算的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知,北美区域市场规模占比约为20%,区域市场占比下降约13个百分点。因此综合来看,目前北美地区仍然是全球BIM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亚太地区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努力追赶北美市场。全球市场内龙头聚集效应较强2020年,全球BIM行业市场份额主要被两大参与者占据。其中Autodesk占据67.92%的全球市场,而Bentley Systems占据14.37%的全球市场。综合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仅两家企业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龙头聚集效应较为显著。
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美元根据各大机构发布的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未来发展前景预测,2021-2026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预测显示2026年行业市场规模在107-159亿美元之间波动。基于各个权威机构的未来预测数值可得,2026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约15%。
综合来看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全球BIM行业存在四大发展趋势全球BIM存在四大发展趋势,分别是可视化应用、全生命周期应用、“BIM+”集成应用和智慧管理应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BI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必将随着5G时代的到来而迈上新的台阶。
BIM在未来有哪几种发展趋势
第
一.通过移动技术访问数据。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第二.数据暴露。监视器和传感器现在可以放置在建筑物的任何位置,以监视建筑物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和湿度。然后添加供暖信息、通风信息、供水信息等控制信息。在收集了这些信息之后,设计者可以对建筑的现状有一个全面和充分的了解。
第
三.未来最重要的概念是云技术,也就是无限计算。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结构分析,对某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都需要利用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即便如此我们的渲染和分析过程也可以实现实时计算,帮助设计师快速地比较不同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第
四.数字现实捕捉。这项技术使用激光扫描技术,可以扫描桥梁、道路、铁路等以获得早期数据。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新的算法正在被开发,以集中激光产生的点到一个平面或表面,并把他们放在一个建模环境。
3D电影《阿凡达》是在电脑上创建3D BIM模型的环境。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利用这项技术为我们的客户创造视觉效果。预计未来设计师将能够使用这种方法在3D空间中工作,在视觉上展示产品开发的未来第
五.合作的项目交付。
BIM是一个工作的过程,和基于设计变化的一种技术,和改变整个项目执行的施工方法,是一种设计师,承包商和业主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
BIM就业前景如何?
一.产生背景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而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建筑施工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正成为中国建筑业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驱动力。经济全球化的推动,BIM技术首先在美国开始发展并逐步扩展到欧日韩等国家地区,BIM技术迅速在发达国家得到认可。
在我国,香港与台湾率先对BIM进行了广泛研究,直到近年,内地政府、高校、各大建筑企事业单位才逐步开展对BIM的研究与推广。BIM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建设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条。它在场地分析、方案论证、协同设计、施工进度模拟、空间管理、投资估算、成本控制、碰撞检测等方面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提升项目工程建造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的建筑业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管理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我们需要BIM这样的新技术来促进建筑产业的创新优化。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该文件将BIM技术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2017年7月起实施《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2018年1月起实施《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这两项标准的实施填补了我国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空白。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大多省市均已出台BIM相关政策,同时发布各类指导意见和通知,有些地方甚至在公共建筑等领域强制推行BIM技术应用,多数建筑业企业已开展BIM技术在工程领域内的应用。
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各类企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30万。
二.BIM技术人员职业定义今年我国才正式确定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这个新职业,那么这个职业的定义是什么?——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实践过程中的模拟建造,以改进项目全过程中工程工序的技术人员。主要工作内容:1.项目中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专业等BIM模型的搭建、复核、维护管理工作;
2、协同其它专业建模,并做碰撞检查;
3、通过室内外渲染、虚拟漫游、建筑动画、虚拟施工周期等,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设计;
4、施工管理及后期运维。
三.就业人群分析本报告基于江苏、福建、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天津等11个省市BIM考评管理中心的调研情况,就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供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来源分布,11个省市提供的数据表明,BIM人才主要来源于在校学生,以及接受BIM相关培训的企业在岗人员,详见表所示。
2.薪酬分布从BIM人才薪酬情况看,11个省市的薪酬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业发达水平息息相关。
江苏、四川和福建省的BIM人才薪酬无论是应届生、具有5年工作经验、还是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均处于被调研省市的前列。
3.就业岗位分布。从11个省市的BIM就业岗位分布来看,不同地区的企业对BIM人才的岗位需求也各不相同,BIM技术应用发达的地区更需要能将BIM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不局限于BIM建模工作,例如江苏省企业招聘的人员以BIM信息应用,BIM专业分析和BIM项目管理为主。
4.需求企业分布。
不同地区企业对BIM人员的需求各不相同,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规模的建筑业企业均需要BIM人才充实企业人员结构,在欠发达地区,新技术使用相对滞后,仅有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有相关需求,中小型企业需求较弱。
四.职业发展通道BIM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是基于建筑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跨界结合才能完成的任务,其所需要的BIM岗位也呈现出多专业复合型特点:要求同时掌握计算机专业建模设计能力与知识、施工管理与BIM技术操作能力与知识、物业运营与BIM技术信息运维能力与知识。因此BIM人才代表全方位复合型人员,不能以单一“建模”岗位技能概念定义BIM人才。行业中BIM人才,尤其BIM管理人才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
目前来看对BIM岗位人才需求较大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北京等城市。这些城市的建筑业往往比较发达,建筑企业数量庞大,同时这些地区陆续颁布地方级的BIM政策与标准,大力推动了BIM技术的发展,因此该地区对BIM人才的需求量相对多于其他城市。例如广东省和上海市对BIM岗位需求位于全国前列。自2014年开始,广东省和上海市的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发布包括《关于在本市推进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和《BIM应用标准》等在内的多项BIM技术推进政策,这些政策既给BIM技术推广给提供了政策支持,又为具体项目提供了技术标准规范。
五.未来发展需求从国家政策来看,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在新立项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对于BIM人才而言,意味着其需求的持续时间长、应用范围广、需求数量大。
BIM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育是建筑业能否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这已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建筑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发展,大型企业应积极开发资源,看准发展趋势,将信息化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大力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BIM等信息化人才作为后备力量,既需要同时具备计算机编程与项目管理的双重技术能力的BIM操作人员,也需要掌握BIM建模高级技能要求的建筑信息化实用性人才和从事项目管理、高层团队管理工作的BIM项目管理人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