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建筑专业 >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发表时间:2024-07-31 02:05:11 来源:网友投稿

客家土楼的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所以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1、客家土楼采用夯土墙承重,其建筑的基料以沙质粘土、石灰等为主,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掺入竹片、石块等材料,这样的建筑材料使用,能够大大地提高了建筑的坚固性。

2、在建造过程中,人们还会根据实际需要,加入糯米等材料来提高粘合度,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的牢固性和坚韧性。

3、尤以圆寨为代表的土楼设计,其圆筒状的外部结构,可以使墙体所承受的重力均匀分散到整个建筑当中去。这种良好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可以对地震、地基下陷等问题起到较好的抵抗力作用。

4、土墙内部所掺入填充的竹片、木条等材料可以起到良好的拉伸、凝聚作用(相当于现在所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所以可以较好地规避因为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等不良风险,继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土楼整体结构的安然无恙。

5、土墙的墙基主要采用了大块的石料打造而成,其墙基的高度设计,满足当地多雨水的环境需求:①墙基高度在最大洪水线以上;

②墙顶屋檐向外挑出了的距离可达3m之多,可以有效避免雨水直接打在墙体之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