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涵
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与组织的复杂体系。
上层建筑由各种有阶级性的思想、观点体系即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及组织(即政治上层建筑)这两大部分组成。思想上层建筑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并非所有的社会意识都是该社会的上层建筑,只有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才属于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既包括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又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以及国家的政治法律组织等。政治上层建筑通过各种强制力来维护特定的经济基础,调控社会生活。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第一,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第二,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能反作用于思想上层建筑;再次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都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其中,最直接反映经济的是政治。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把社会关系分为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类。政治上层建筑基本上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因为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形成的,体现和反映着思想上层建筑,所以又被称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物质附属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把国家看作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是整个上层建筑体系中的核心。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