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静息电位虽然两边都是正电荷。但是两边的离子水平是不同的。比如K+,膜内的数量大约是膜外的30倍(28倍)Na+,膜外是膜内的13倍。在高中阶段主要强调的是钠离子和钾离子。但其实还有氯离子等其他离子。还有静息电位是一个电压差。就是膜内与膜外电压的差值。
简单的讲一下。膜内是50毫伏,膜外是100毫伏的话,膜内与膜外电压差就是-50毫伏。膜内比膜外低50毫伏。
两次电位的反转是不同的,一次是从正电位反转到负电位,一次是从负电位反转到正电位。
一个从外正内负,这样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专业词语叫做极化状态)去极化,一种是从反极化状态重新恢复极化,叫做复极化。
首先是接收到刺激,然后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然后钠离子少量内流,这时候内部的电压开始升高,也就是静息电位开始升高。但升高到某一个值
(叫做阈值)
的时候钾离子通道被打开了,因为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很高。它除了主动转运还可以被动转运到细胞膜外了。钾离子就外流了,而且是大量外流,外流导致了反极化的情况更加明显(因为正电荷出去了)。
一开始需要依靠刺激来使得钠离子外流,但到了阈值之后,因为钾离子通道被打开了、钾离子里面浓度高,要出去了,这挡也挡不住。到最后里面变成了负,外面变成了正,(这种情况叫做超射)所以会产生局部电流。
但是神经细胞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钾离子外流的情况,但钾离子流速慢慢降落下来,钾离子通道关闭了(钠离子通道早就关闭。)然后细胞通过膜上的一种Na+_K+泵。向细胞膜里面泵入钾离子,向膜外泵出Na+离子。然后就开始由正电位转变成负电位,也就是负极化。
大概就是这么个机制。
打字打了半天,要采纳啊~
O(∩_∩)O~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