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博士和中医学博士区别
一、培养方向不同
中医学出来是医生。
主干课程是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属于医学,文理兼收。
中药学出来是药师。
专业课程有:方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等等
西药学出来是药师。
专业课程有: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动力学、植物学、生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事管理等等。
总体而言药学的范围比中药学广,因为药学会有植物学、生药学这些与中药相关的课程。中药学有好多都是要背的,而且很难背。
二、专业内容不同
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达到医学硕士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
要求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体系,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及必要的现代科研方法,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能力。
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医学方向)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具有医学硕士水平的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诊治技能,掌握必要的现代科研方法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并具有较广泛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能力。
中医学专业(七年制,针灸方向,国际交流型)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级中医人才。
要求具有扎实的中医药及针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实践能力和相应的西医知识。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读、写、听、说、译,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中医药、针灸国际交流。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中医针灸临床、科研能力。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增加西医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掌握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具有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级中医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诊疗技能,具有一定的西医学知识及诊疗技术,能较熟练地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对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掌握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及急、难、重症的应急处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