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如何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4-07-09 00:03:49 来源:网友投稿

岚皋县城关小学是我们县的一个县级小学,学校的周边环境很复杂,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做生意的家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从农村转学来的,家长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学习,有的委托学校附近的“托管中心”管理,有的寄养在亲戚朋友家,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就导致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享习惯都较差,责任心不强,进取意识不强,一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特别是近来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班级留守儿童人数逐年增加。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管理形同虚设。由于缺乏自制力,很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为了后进生,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后进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小学中高年级的因其年龄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让转化工作成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一个难题。这些学生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学生。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的学生。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能够让优等生更加热爱学习,而对后进生的影响并不大。虽然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后进生进行教育,但是收效甚微。我通过对学生的谈话了解到后进生转变较慢的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当。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有些双职工家庭,因常常加班加点或外出,无暇顾及子女;下班后家务过累,没有精力教育孩子。有些个体户经常忙于赚钱,很少关心子女在校内校外各方面情况;另一些家长,虽然有心把子女教育成人,却苦于自身素质低无力教育,特别是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不知如何教育。(2)家长态度偏颇。如过分溺爱使其子女霸道成性;放任不管型,使其子女放纵无羁;专制粗暴性,娇严失当。(3)家庭教育不协调也是产生后进生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成员的态度方法不一致,常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如何激发这些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才是转变后进生的首要前提。后进生中也有潜力生,他们的智力水平较高,具备学习能力,但平时不遵守纪律,坏习惯较多,并且屡教不改,面对这类后进生,只有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学习目标,发扬他们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为此我提出这一课题研究,目的是希望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以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细微的观察和思考,捕捉刹那间的灵感和教育的智慧,以寻求并积累激发小学中高年级后进生转变方法和策略。为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尽一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