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所大学校长,你会怎么改进你们学校的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1、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制度引领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履行新的教师职责,使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2、建立学习型组织。各地、各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师培训考核细则,切实保证教师培训质量,并从时间、经费等方面保证培训工作的落实。各地、各学校可采取上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报告与个案研讨相联系,骨干教师带动与全员参与相同步,课题研究与专题研讨相融合的方式方法,引领教师开展“学、讲、评、写”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学习型组织。
3、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各地、各学校要建立和逐步完善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或案例为载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的校本教研制度。为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顺利实施,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措施,如教学问题发现积累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课例征集制度、多种形式研讨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学会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素质。城镇学校校际间可以片为单位,农村中小学可以乡镇或学区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各学校还要建立与各级教科研员及学科带头人的联系制度,针对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共同研究,建立研究共同体,发挥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最大优势。有条件的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省、市内外名校、名家的联系交流学习制度,实现高层次的专业引领。
4、加大校内名师资源管理与培养开发力度。各地、各学校要制定名师培养与开发实施办法,组织教师开展“走近名师,超越名师”活动,加强与省、市内外名校、名师的联谊活动,促进沟通、交流与联系,为培养锻造名师搭建平台,引导全体教师在学名师、赶名师、当名师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科研水平。各地、各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制、骨干教师跨校联校上课制,逐步打破原来以校为单位进行教师管理的封闭格局,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各地、各学校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需要,切实改革传统教学常规中与新课程不适宜的部分,研究制定新的教学管理常规,在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的同时大力张扬师生的个性,不断推进教学和学习个性化,使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可按照“集中设计、资源共享、彰显个性、教后反思”的教学设计思路,采取“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和个性备课欣赏制度,力求通过集体备课既发挥骨干教师的创造性,又对新教师的备课进行一定的规范与指导,集大家之长,形成通用教案。要引导教师实施教学“反思”制度,让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学会反思、学会发现和探究问题。
2、上课。课堂管理要努力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计划性课堂”向“计划性与生成性课堂互补”转变,积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逐步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3、作业。要精心设置规范加特色的课内外作业。课内作业可设置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若干类型,引导学生分层次选择完成;课外作业可由知识型、活动型、实践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组成,但是要遵守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避免搞“题海战术”。学校要规范教师作业检查的行为,倡导多样化的、富有实效性的作业检查和批改方式。
4、辅导。对学生的学习辅导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身发展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定位,确立学习与个性特长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对学习优秀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指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
5、计划与总结。学期初要求教师精心制定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的突破点与创新点”、“方法措施”和“预期教学效果”等项目的教学计划;学期末,让教师重点就“教学个性”、“目标达成”、“困惑问题”与“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总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