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有魅力
一、以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主动求知与进行探索活动的强大动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对学习表现出强大的学习热情。一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的心理特点,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弗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使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提出问题: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初读,等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后,再针对文中的细节进行提问。如:“她敢从成把的火柴堆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针对其中的“终于”一词,我提出:小女孩不敢回家,也不敢随意的点燃火柴,但这里为什么说“终于”抽出了一根?这样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使学生体会到文字的魅力、运用的巧妙,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对小女孩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从而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重要,但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我们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信心,让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富有生机。
二、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中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易于理解与接受图像、图画与动画所表达的信息,对一些文字描述的事物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以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可以将静止的文字描述转换成有图有文、有声有色的优美画面,实现了声像同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吸引学生的强大亮点,也是一个连接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多媒体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我课上收集了翠鸟的相关资料,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学生看到翠鸟漂亮的羽毛、透亮灵活的眼睛、又尖又长的嘴,有了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视频播放翠鸟捕鱼的过程,使学生对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一句中的“蹬、叼、贴”,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些词的精妙,同时也能在今后的写作中充分运用,使动作更传神。古诗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作品的创作年代与学生的生活离得较为久远,而且古诗用语精炼,学生往往很难体会到诗文的意思。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可以再现古诗所描写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领会文字的魅力大有帮助。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学生很难全方位地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天门山“搬”到课堂上来,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画面中体会到了“断”用得精妙,用得恰到好处,一个断字将天门山的雄伟壮观表现出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能感受到天门山的雄伟壮观与作者的情感。
三、以角色扮演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以往的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独占课堂,是绝对在上的权威者,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参与意识不强,师生之间处于一种不平等有时甚至是对抗的关系,课堂教学氛围枯燥紧张,充斥着消极对抗情绪,这样的教学氛围与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与积极探索,使生动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的讲解课,可以说完全将学生排斥在自主学习之外。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喜欢表演,爱跳爱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文中的角色,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
1.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选取一些故事情节强或人物鲜明的文章,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以对话或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可让学生扮演小女孩,使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语言,从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全方位把握作者形象。
2.让学生扮演虚拟的形象。如一些描写景物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当导演来介绍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总之一切要以作品为依据,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改编并在课上讲述。如在学习了《桥》后,我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来讲给全班学生听,学生的兴致非常高,在讲述的过程中还加入了肢体语言,将人物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
这样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课前都精心地准备,认真阅读文本,仔细推敲文字,逐字逐词地进行品味,以全面地把握人物的形象,了解事情的进展,以使自己的表演更传神、更到位。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氛围会更轻松、更活跃,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