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每周6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2)加法和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3)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积的变化。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注: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5)四则混合运算。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6)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和吨的认识。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角的度量。面积单位。(三)几何初步知识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注: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四)统计初步知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五)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2.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3.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或整百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4.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5.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6.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7.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8.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9.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10.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1.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2.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1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数据搜集和整理的意义。四年级(每周5课时)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四则计算。[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4)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5)数的整除。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6)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二)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量与计量体积单位。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几何初步知识�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五)统计初步知识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六)应用题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七)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教学要求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进行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3.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四则运算相同)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5.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6.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7.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8.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9.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10.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