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技巧
导语: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整个课堂的前奏,如同丰富晚宴的一道开胃菜,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出戏的序幕。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而在语文这门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科目上,有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更是至关重要。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技巧 一、变部分发展为全员参与
以往的课堂往往为中等以上学生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而中等以下,尤其是后进生则较少照顾到。而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即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
1.兴趣第一,鼓励全员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学习的秘诀就在于对学习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积极性。
2.有效的评价机制,保证全员参与对抗员PK制只要胜过你的对手
我把全班同学按照原有的成绩两人一组做为对抗员,让其互相竞争。只要赢过对手即是胜利者,可以获得奖励,比如少写作业、加分,等等。因为双方都是水平相差无几的,胜过对手是每个学生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保证了全员参与。PK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间采取五局三胜制或三局两胜制或一局定胜负,PK的内容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对于语文教学中比较琐碎的字词,这个方法最适合。并且PK制既可以用在课前导入部分,也可以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在《鹤群翔空》这一课,课前PK了两局字词、有关鹤的成语,第三局则放在品读课文部分,让学生PK积累的语言。
对抗员PK制既面向全体,也承认个体差异。让两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PK,目标小、易达到,利用了初一学生好胜好动的心理,在竞争中,让双方共同进步。
二、变知识学习为情感体验
全面发展要求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教育。具体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觉得就是要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或者德育或者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每节课对孩子进行一点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时间长了,自然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变教法实施为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主动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与以往的解决如何教相比,我更注意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与以往的课堂相比,更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即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我在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前,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批注法
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喜欢的美词美句划出来,并在空白处注明理由。每个人喜欢的句子不同,划的句子就可以不同,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并且日积月累地提高了欣赏语一言的能力。这种方法适合一切阅读活动。比如说学生在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等的过程中,也让学生用此种方法。有一次我把学生手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收起来看,结果真是让我高兴。学生把书中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致的心理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不仅划出来,而且点评得非常有理有据。仔细的同学还不用同颜色的笔标划出不同的内容。
2.质疑法
读课文过程中,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也标划出来,画上问号。读完首先由小组合作解决这个疑难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点拨。教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使学生受益终身。由点及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变读写分离为读写结合
许多同学觉得写作文难,老师进行作文指导也往往先找范文,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选的,我从每一篇课文中找一个可以指导学生写作的切入点,促进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欣赏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进行写作,把读书和下笔的距离大大地缩短,直接在课堂上把读书经过学生的品味、老师的点拨,变为下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描写,有声有色有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更是独具特色,是仿写的范本。提醒学生:用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用形容词、动词抓住事物特点;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并且给出一段范文:不必说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万里无云的蓝天、连绵不断的青山,也不必说历史悠久的刘公岛、风光秀丽的环翠楼、高耸入云的幸福门,单是我家门前的小花园,就有无限风光。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有写中国的整体到威海局部的,有写齐鲁大地的,也有写城里中学校园的。
在《最后一课》学会用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并且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猜猜他(她)是谁?要求:用两种以上所学描写方法,来写班上的一位同学,不许出现名字。第二天让同学们猜。猜出来的即为成功的作文。写自己熟悉的同学,学生都很有兴趣写。
在《土地的誓言》中学会抓住有地域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家乡。指导学生写威海的四季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五、变讲读为导读
在邹校长的带动下,我们初一级部把语文课堂由讲读变为自读和导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老师讲的终究是暂时的',只有学生自己体会领悟到的东西,才会印象深刻。
我做教学设计时,尽量把一篇课文的重点抓出来,用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涵盖整篇文章的重点,使学生可以在自学的同时又能清晰地把握住文章的脉络。《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和《第一次真好》,由于这两篇文章都是散文,我就从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入手,只需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两篇文章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事实证明,这一个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合作自主解决,而不需要老师再多讲什么。
六、变以听为主为听说并重
把课堂变为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尊重学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改变以往相当一部分学生话未出声脸先红的情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做出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设计。
我经常在课堂上穿插一个小小的辩论赛,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仿照全国大专辩论赛的模式,做了小小的改变。把班上同学分为两大组,做为正反两方。第一轮先请正反两方陈述各自观点及论据,限时半分钟。第二轮请双方辩手自由发言(将二辩三辩四辩扩展为全班同学)。第三轮请正反两方选一个代表做总结性发言。每一轮我都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及简短的点评。必要的时候也会装做场外援助,对弱势方做出支援。比如说:第一轮,正方胜,正方辩手的论据更充分,同学们的掌声更热烈!平时不起眼的10分钟以内的小辩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见效最快。在第五单元《马》,我安排学生辩论:我更欣赏天然野生的马,我更欣赏人工驯养的马;《森林中的绅士》我安排的辩题是:我们应该采用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采用懒散悠闲的生活方式。在综合性学习中安排辩题: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正方:伯乐更重要;反方:千里马更重要。我给出了30分钟的时间,学生的辩论,就初一的孩子来说就相当精彩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