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到底指什么
经常听到“新课程新理念”的说法,但究竟什么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呢?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两天经过学习,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教学要求》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数学课程的理念给出了解读。1)教育目标;2)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3)师生角色;4)教学活动;5)学习方式;6)教学手段;7)教学评价通过认真阅读,我觉得这本书阐述得太多了,我个人觉得理念性的东西是越少越好,这样做至少便于老师们记忆,而老师们记住了才有可能去执行。所以按照刘庆昌教学关于“教育观”的论述,我把以上七个方面进行了整合,从四个方面给出了解读。1)教育目的观方面体现的理念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这也体现数学教育的本质。(比较抽象,所以还应举例说明,如对渎职罪的解读,略)因为课标这样描述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我给出以上解读。2)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认识方面体现的理念在师生角生方面:教师要确立好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定位,除要承担讲授的任务外,还要做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评判者等多重角色。在教师与课程方面:教师还要实现从较为单一的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我感觉在没有新课程之前,优秀的老师已具有了以上的教育品质,只是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以文件的形式提出来而已,所以这里的“新理念”并不是新生的教育现象的描述。3)教育内容观方面体现的理念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双基”。课程目标中指出,第一,要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第二,要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第三,要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与传统课程的“双基”相比,新课程强调把“双基”的形成过程纳入双基的基础内涵之中。另外新课程还增加了“双基”的内容:算法、概率、统计、框图、推理与证明、导数及其应用等等。我觉得照此逻辑,“双基”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从专业的角度讲,“双基”作为非事实性知识,学习“双基”本身就包括相应的背景、过程及应用价值。不懂得知识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应用价值,这样的“知识”还叫做“知识”吗?这似乎谈不上什么新理念。4)教育方式观方面强调体现的理念有效的教学是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力,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使学生学会该如何学习,不仅要为当前的学习、而且要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学习。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意义学习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局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如可以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采用写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等的学习方式。总之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引用计算机技术手段为教学提供服务。如应用几何画板来研究几何图形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利用Excel软件完成各种统计图表的制作和拟合函数的确立,利用计算机来检验算法设计的合理性等。在教学评价上,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教学评价应尊重所有学生,为所有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负责。改变过分强调量化分析、过多重视学习智力目标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建立多元评价目标,关注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及心理的过程。除使用计算机技术服务教学外,关于教育方式新理念方面的陈述,我觉得新课程之前优秀老师的教学就已经具备了新理念所要求的教育品质,回忆我自己的上学年代,虽未接受过特别著名的老师的教诲,但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时间中,也还是遇到过几个自己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优秀的老师的,之所以觉得他们优秀,就是因为他们的教学具有了上面的新理念所描述的教育品质。所以所谓新课程的新理念所反应也不是什么新生的教育行为,而是对传统教育中优秀教育行为给予制度上充分肯定与认可而已。经过这样的解读,我真不知当前高中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到底还有多少“新”的成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