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广州大学的沿革
1927年,私立广州大学由陈炳权(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国立广东大学商学系主任,广东大学专修学院院长)、金曾澄(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钟荣光(私立岭南大学校长)、胡春霖(北京大学教授)、黄隆生(前中央银行行长)、陈嘉霭(前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马洪焕(前广东省政府秘书长)、王志远(国立广东大学教授)、司徒尧(财政部统计处处长)、陈友琴(国立广东大学教授)、温仲良(国立广东大学教授)等人在原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专修学院的基础上创办,开设夜校课程,以满足日间工作的青年的学习需要。私立广州大学成立初期,设文学院、法学院和预科。不设校长采用委员制,由陈炳权任主任委员兼教务主任;王志远任委员兼训导主任;陈友琴任委员兼总务主任;马洪焕、陈嘉霭任委员,主持校务。后改校长制金曾澄任校长,陈炳权任副校长。李长全(时任法官学校委员)任法学系主任;熊锐(前任广东大学教授)任政治系主任;司徒尧任经济系主任;李应南(时任广东大学、协和大学教授)任教育系主任。1928年,私立广州大学接办位于广州市天香街的私立广州女子中学,后改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1930年8月,购买东横街12号的旧警署,改建为大学本部法科校舍,而文学院暂迁到文德路的万川楼上课。东横街新校舍建成后,文法学院集体迁入永汉路东横街,而附中则迁入万川楼。1930年,教育部颁布1930年第222号训令,停止招收预科生。广州大学增设高中部,大学部也开始招收日班学生,下设文学院和法学院。文学院设有中国文学系和教育学系;法学院设有法律学系,政治学系和经济学系。此时学校为2院5系,学生人数达到1200多人,但不能满足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凡具备3学院以上者始得立为大学,不合上项条件者为独立学院。”1931年陈炳权改任校长。随后谭维汉任教务长,黄毅芸任训导长,陈梦周任总务长。增设理学院开设数学系,使学校的院系数量上升为3院6系,真正成为一所受政府认可的独立大学。1932年,陈炳权因事未能返粤,未能参加8月份的校董会,函请辞职,改推金曾澄为校长。金曾澄代理校长职位,在沙河白云山麓购地60多亩,改建为新校舍,同时改建原校图书馆。1933年2月,新教务处、校长办公室及理化实验室建成迁入,3月3日新建的图书馆落成,同时学校增建学生宿舍,修建体育场、枪械室及体育办事处,以供学生锻炼运动之用。1933年9月,理学院增设数理学系,至此,大学部共设有3个学院8个系,分别是:文学院教育系、中国文学系;法学院法律系、政治系、经济系、政治经济系;理学院数学系、数理学系。1934年6月,为了达到国民政府《大学规程》对大学各学院各科开办费及每年经常费的最低限度要求,学校校董会派校董黄克勤(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硕士,私立国民大学教授)赴美洲募捐,校董陈友琴赴南洋募捐。1937年,广州大学奉教育部批准附设职业教育训练班,聘该大学教授黄文衮硕士(广东国民大学教授)为班主任,计划开设计政、测绘、建筑工程、电气工程、公牍、农村合作社、工商管理等7个班,由于时局紧张,只开设了计政班,下设会计组和统计组。招生对象为高等中学毕业生或拥有同等学历者,训练期限为1年,计政训练班的教授多由广州大学的教授兼任。抗战爆发广州饱受日军轰炸,广州大学仍然坚持在原校教学。为了照顾逃到香港的学生,私立广州大学在香港九龙新界粉岭元洲街分设临时授课点,共收学生300余人。1938年2月授课点迁到香港荃湾,8月再迁到九龙油麻地。1941年底又在青山道附近租地建校,设有课堂20个,11月已完成。新校舍的门额“广州大学”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赐题。但不久之后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各课室被日军用作马房。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为了坚持在中国办学的理想,陈炳权先生将大学部迁往开平县沙塱村,同时在九龙附属中学和中山县湾仔两处增设大学分教点,另外又在澳门白马行街设立附属中学及计政班,实现抗战不忘教育的本旨。1940年,由于开平县沙塱村地方狭小,学校遂迁往台山县原宁阳铁路公司旧址,将理学院扩充为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学系。1941年,法学院增设银行学系,各地的计政班均有发展。1941年12月,自日军发动太平洋攻势以来,香港、九龙以及澳门等殖民地相继落入日军手中。广州大学各分教处(香港、中山、澳门)的员生在各教授的带领下分两部分内迁躲避战火:一部分由文学院院长谭维汉、计政班班主任黄文衮率领间接取道韶关;一部分由训导长黄毅芸、教授黄兆栋、梁式文率领偷渡,在台山集中。陈炳权离开香港奔赴韶关,选定韶关上窑村作为校址。学校在曲江孝悌路筹建计政训练班(分校),为大学复课做准备。1942年2月,计政班复课。由于战乱造成了校产的巨大损失,广州大学得到教育行政当局的拨款救济,得以建成曲江上窑校舍,有大礼堂1座,球场4处,宿舍5区,其余房屋若干。广州大学与附属中学于1942年9月按时开课。复课后广州大学将文学院与法学院合并为文法学院。广大新成立商学院,开设工商管理学系,并将原法学院的会计学系、银行学系一并加入。计政班方面增设银行班和新闻班,并在广西桂林设广州大学桂林计政班,先后聘刘兴序、曹美成、袁功甫为班主任。在战时广大的学生人数由战前的1000多人增加到了3000多人。1941年,陈炳权兼任财政部曲江区银行监理官,并接受财政部委托广州大学开办税务训练班,聘梁式文教授为主任,为财政部训练大批税务人才,加强财政建设。1943年8月,陈炳权赴美国考察战时经济,并为私立广州大学募捐基金,乃由王志远代理校长。由于时局紧张,部分员生转移到罗定复课。1944年7、8月间,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而发动的豫湘桂战役攻势蔓延到粤汉、湘桂铁路,在这年秋冬至次年春,广州大学从曲江上窑迁往兴宁。1944年秋,私立广州大学在兴宁设立分教处,借用文山小学校舍上课,分教处只开办计政班,分为高级和初级,共招生两次,录取新生100多人。1945年8月,抗战胜利,私立广州大学复员广州,在东横街原址复课。1948年,呈奉教育部批准设立经济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毕业成绩及格,报教育部授予硕士学位。这是私立大学之佼佼者。根据《广州大学校刊》有关统计资料:1949年上半年,全校以大学广州大学红桥部为主,设立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经济研究所及附设会议专修科、计政训练班,附属中学及小学,并在香港、澳门、台山设立“广大中学”。又推行生产教育,将沙河白云山麓60多亩校地辟为农场。总计当时教职员工800多人,学生共有1.4万多人。1945年,陈炳权在美国结束战时经济考察工作后,走遍美国48个州,为广州大学募捐基金,获得美国波士顿、纽约、罗斯福等30多所大学赠给广州大学免费学额数十名,捐赠图书8万多册,仪器一大批。又向美洲华侨募得122328美元,作为兴建校舍之用。兴建崭新建筑物如:华侨堂、文化堂、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理工实验场、图书馆等,并进一步增加设备,开拓业务。1948年8月,陈炳权由美归来,重掌私立广州大学,先后选派梁国材、劳洁灵等30多人赴美免费留学。1949年10月,陈炳权与谭维汉赴香港,筹设分校。同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全市欢腾,私立广州大学立即进行复课和开展庆祝解放活动。私立广州大学竹苑清晨同年12月,陈炳权偕同谭维汉等人,携带账册和款项由港返穗。陈抵校以后先将带回来的数万元港币清发全校教职员工工资,随即公布华侨捐款和私立广州大学历年收支账目,又派人将广州解放前夕疏散往香港广大中学的10万册图书和教学仪器、乐器等全部物资,满载一个火车车卡悉数运回广州。当时主持香港分校的黄毅芸拒绝交出物资,后经陈一再亲笔函请在港校董协助,终于把上述的图书等物运回广州。1950年初,陈因病离穗赴港就医,旋侨居美国。解放后私立广州大学董事会进行改组,推举吴奇伟为董事长,陈炳权、许崇清为副董事长,司徒美堂、肖隽英、蚁美厚、卢燡为董事,并推许崇清兼任校长。在人民政府和文教厅的领导下,私立广州大学积极进行校务和教学改革。1951年初,私立广州大学与市内的国民大学、文化大学、珠海大学、岭南大学、广州法学院、南方商业专科学校合并改组为华南联合大学。198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新的广州大学。1993年1月,广州市教育委员会发文(穗高教【1993】1号文《关于广州大学与私立广州大学衔接问题的批复》),同意“广州大学可与原私立广州大学的关系衔接,以利于加强海内外校友的联系,并为广州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1996年11月,在广州市政府的牵引下,广州大学与原私立广州大学隆重举行衔接大会。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邬梦兆出席大会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向新老广大顺利衔接表示祝贺。2007年11月,私立广州大学全球老校友近200人齐聚广州大学大学城新校区,祝贺私立广州大学建校80周年,并设立“广州大学全球校友奖助学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