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奋斗
中国大学生应坚守服务国家战略的文化使命,主动服务军民融合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学积极服务全民抗战大局,高扬文化抗战旗帜,坚守文化堡垒,不断向战场输送人才和技术。大学维持中国文化自信于不倒,军队在战场上的胜利则使这一文化自信成为现实的精神因素。
大学还着眼于未来,为战争胜利后的新中国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文化技术人才,其中就包括为“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的功勋级科学家。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军事力量,而且有力捍卫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百年耻辱一朝雪,背后的推动力量之一正是大学和科研院所与军事领域的融合发展。
扩展资料:
实施文化国防教育,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现代大学的新任务。新形势下大学应跟上时代节拍、担负职责使命,主动服务军民融合发展。
1、首先树立文化国防的大教育观,大力普及和广泛传播大学与国防相互需要的国防教育理念,倡导建立国防社团,促进高等教育体系与国防体系互动融合。积极普及文化安全意识,为军民融合发展厚植文化土壤。
2、其次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例如努力把服务地方发展的技术研发转变为服务军地两用的技术革新,让先进技术既发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又起到强化军事力量的作用。
3、第三,与军事单位共同建立实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研发、组织管理创新、军地技术转化等各个层面的协同创新平台,助力军事领域的现代化、信息化,推动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统筹协调发展,走好科技强军之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