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为什么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一是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
二是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三是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是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扩展资料: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的主张,在不同的阶段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们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一些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小学教材为何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参考资料:人民网-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