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大学语文的边缘化未必是坏事

大学语文的边缘化未必是坏事

发表时间:2024-07-11 14:47:22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里大学语文课的地位远不能和大学英语课相提并论。各高校、各专业都开设有大学英语课,还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校重视,学生自然也不敢懈怠。

学生们对于大学阶段开设大学语文课是有心理准备的,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在课堂上,偶尔也会遇到因为本学院不开设大学语文课而感到遗憾,执着地跑来旁听的工科学生。大学语文课究竟什么样是令人满意的,学生们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大学语文课不应该什么样,他们却有着非常一致的看法,就是千万别跟中学语文一样。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喜爱文学的,但是他们不喜欢语文课。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通识课,是以文学为切入点而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它不是单纯的文学欣赏课,也不是专门的写作训练课,所以边缘化也许可以给它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作为人文通识课程之一的大学语文课也许确可以如学生们所希望的那样,改称大学文学课,重在发挥任课教师的研究专长,结合听课学生的专业特点,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打通学科领域,将人文追求融入各自的专业研究中。

鼓励学生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从而激发其在自身学科领域审视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们遥思王禹偁的雨中竹楼,在婉转的昆曲声里体会园林楼阁的情韵,然后在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的交错中表达各自的思索。不少学生作了精彩的课堂演讲,或比较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或从戏曲传承谈到古建筑保护,时常引发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引得插班听课的其它专业同学大呼过瘾,也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加入一些新鲜的观点,和建筑文化进行一次最直接的学科碰撞。至于像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大学语文课,可以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学生们会给文学作品谱曲,会在课程结束后的某次学科活动中想起曾经谈及的昆曲保护,然后去做一次专门的走访与拍摄。正是因为大学语文课的边缘化和非同质化,才有了这样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