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课文
1.我要几篇高中古文课文原文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乌鸟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讬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羰且谎?模??ご蠛蠓缢紫肮呷床幌嗤??馐墙逃?怪?绱恕!妒?飞纤担?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
2.以:1、敢以烦执事介词,拿2、以乱易整介词,用3、越国以鄙远介词,把4、焉用亡郑以陪邻相当于连词“而”5、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6、具告以事介词,把7、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8、军中无以为乐连词,用来9、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目的,来.10、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11、亦足以畅叙幽情介词,用来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1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连词“而”15、可以无悔矣介词,凭1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相当于“来”之:1、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2、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4、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6、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7、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兴,……,已为陈迹”8、夫人之相与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3.高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内容.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现在高中课本有哪些古文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