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4-07-12 07:45:15 来源:网友投稿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在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助于更好达到学习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阅读教学就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丰富多彩,谈话引入就是其中的一个。比如我在教学《我的童年》时,用这样一段话来开篇激趣: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童年,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总结: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可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童年却不是如此,他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同去感受吧!老师的这一番激趣谈话,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 查找资料,培养习惯以查找资料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由于学生的经历、见识有限,他们在自主阅读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对阅读失去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报刊、电脑上网等查找有关资料,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满腔的热情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主去读书并读有所获。例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一是罗布泊虽然闻名遐迩,但学生没有亲身到过,心里感到非常陌生。二是文中地理常识很多,比较生疏,学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在讲读此文之前,让学生翻阅书籍、上网查找有关罗布泊的资料和图片,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利用这些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加深对罗布泊的了解。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而且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积极引导,大胆质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激发出潜藏于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会鼓励和赞美,讲究激发和引导的艺术,让学生敢问、善问,让学生会、更要会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教师在教学中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何处,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的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教师引导学生在何处质疑呢?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和关键处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以后又怎样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分组围绕这些问题去自主学习,同时要组织学生在组内合作探究,注意发动学生互助,从而理解句子蕴含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

四、 营造氛围,积极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地位中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压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就必须注意尊重学生个人的意见,让他们在课堂上敢说、爱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自主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一手包揽,一锤定音,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压抑他们的思维,使之对学习感到索然乏味。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个个同学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节约用水和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指导,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能把他们引领到自主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