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怎样更好的进行大学团组织建设

怎样更好的进行大学团组织建设

发表时间:2024-07-13 02:54:43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团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同时团建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

一、高校基层团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一)团员意识淡薄。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

众组织团员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而进入高校的学生也绝大多数拥有团员身份,

彼此差别不大,和入党的层层考察不同,许多同学入团时都未经历过严格的层层考察,从而淡化了身份意识。许多同学只有在交团费时才想起来自己还是个团员,这种现状使不少团员有一种消极的平衡感,缺乏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政治上进心不强,组织观念淡薄,团员意识渐渐淡化,大家都感受不到先进性的存在,因此先锋队作用也就难以体现。

(二)团支部的凝聚力呈弱化趋势。现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多以班级为单位,而高校里

班级的织管理相对松散,

致使团组织工作开展时缺乏执行力和效率。

实践中往往是校团委热情高、点子多,精品活动影响大,二级系团委在落实校团委精神时效率就会相对较低,而最后落实到基层的团支部时效果会再打一次折扣。其次团支部的基础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忽视的情况,导致基层团支部工作不系统,组织建设没有规律,团组织活动目的不明确,文娱、体育等以娱乐为主的活动较多,活动层次不高,而真正的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活动比较少,弱化了团组织活动对青年的教育功能和吸引力。再次团支部的组织生活不健全。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经常而规范地开展团组织生活较困难。团员无定期的民主生活会,有的团支部把民主生活会简单理解为政治学习,而忽视了团员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教育;主题团组织生活会水平也不高,多流于形式,缺少创造性。

(三)基层团支部缺乏活力。实践中许多基层团干部开展工作会比较难(而且越是高

年级越明显),同学们参与热情比较低,对班级的关心程度相对较低,与社团相比会更加明显。作为一个组织,其成员的归属感不强、对集体关心程度不高,同时又缺少维系成员感情的精神纽带(如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和定期的组织生活),那这样的组织只能行尸走肉、形同虚设,是没有活力和生命力的。

(四)团组织在广大团员同学中的形象和影响力下降。作为团组织的基础,基层团支

部的职能和作用如果不能有效发挥,无法给予广大青年学生更多的锻炼平台和展示机会,它在团员青年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必然会打折扣,也就无法树立团组织在广大团员中的形象,无法赢得广大团员的信任和支持,那么上级团组织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它的形象和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