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评奖评优非常不公平怎么办
一、完善评选标准体系,细化评定标准
要细化评价标准,还要对指标赋予合理的比重,并运用科学、可量化的方法进行考查。制度的建立者应做到认真细致,对各指标权重的分配问题深入探讨,使评价标准体系更为科学、合理。在明确规则的前提下,对主观打分的项目设定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将不同层级区分开来。对于加分项目,尽可能的仔细,同样区分层级,为不同情况的加分作出一个量化的说明。
二、遵循机会公平原则,推优为首要目的
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名额进行调整。可以尝试建立一套对班级的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优秀的班级适量增加名额,考评结果较差的班级适量减少名额。这样既能敦促各班级积极发展,也能解决各班按名额推优不公平的问题。制订班级考评制度时广泛吸取学生、教师意见,不同的学院、班级依照培养目标的不同自行制订细则,更贴合个性化培养目标。
三、加大信息宣传力度,调整信息传达方式
开拓渠道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利用校园橱窗、宣传栏、校园网站、广播电台等进行宣传,组织新生集体学习与研读《学生手册》《各类评定细则》,方便学生及时了解申请条件,评比进度和评选结果。适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学生过于功利化。增强对教师、学生干部的培训,调整信息传达方式,让每一个传达者担起责任,将信息有质量地进行传递。
四、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评选
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评选,降低“马太效应”的影响。参与评价的评委保持客观公正,按照评价标准、推优条件进行评选,按量化指标证明参评学生实力。调整各类奖项之间的关联程度,将避免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情况纳入标准制订的考虑范围。
五、做好常规工作,注重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客观评价是评奖评优工作的重难点。为有效避免推优时过于依赖终结性评价,评选时应注重参考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学生课堂考勤、日常表现、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数据,将各项表现定时汇总、公示和存档,通过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持续性评价,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六、建立评奖评优监督制度,评议力求公正、合理
学校或学院设立相应机构,对评奖评优过程、结果进行监督,力求公平公正地进行每一次的评奖评优,不弄虚作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核。也可以给予学生共同参与制订监督制度的机会,发挥普通学生群体的监督作用,让评选过程公开透明,将权力交回学生手中,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