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手抄报
道德规范是道德意识现象的内容之一。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道德生活中的体现。
道德规范源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又高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道德规范,都是从相应的时代要求和阶级利益出发,经过概括而形成的,并用以指导人们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
道德规范指判断善和恶、正当和不正当、正义和非正义、荣和辱、诚实和虚伪、权利和义务等道德准则。人们能够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行为,就是善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恶行。
道德规范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自觉行为的产物。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贯彻,同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行为,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肯定道德规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并不否认道德本身的继承性。任何先进阶级的道德规范总是要继承和发展先前社会中的有积极和进步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是最先进的道德规范。
1、语言文明规范
用语要文雅谦逊~态度要诚恳亲切~语音要清楚自然。提倡讲普通话~不要讲粗话脏话~尽量少讲或不讲方言土语。
2、仪表文明规范
坐有坐相~行有行姿;举止要文雅~表情要自然大方,衣着要整洁端庄、优雅得体、协调适时~不要脏污不洁、破乱不整、穿戴失当、不伦不类。
3、宴请文明规范
赴宴要准时~因故不能参加要及时告知,礼道要周全~不要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相”要文雅~不要只顾自己埋头吃喝~旁若无人,饮酒要有度~不要强词硬劝、逞能狂饮。
4、居住文明规范
要保持居住安静~不要吵闹喧哗,要讲究居住卫生~不要乱扔乱倒废弃物,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不要搬弄是非、闹不团结或见难不助,市区居民不要饲养家禽、家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