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高中成语故事典故

高中成语故事典故

发表时间:2024-07-14 22:17:22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1:后起之秀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着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着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  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2: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叫颜黜的人。齐宣王在召他进宫的时候。颜黜走到殿前的阶梯时,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往前走了。宣王见了很奇怪,就说:“颜黜,过来吧!”颜黜听到后,不仅一动未动反而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他的大臣对颜黜嚷到:“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让大王过去呢?”颜黜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齐宣王很生气的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黜马上接着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黜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下过这样两道命令:‘谁敢在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为万户侯。'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有肉吃,有车乘,衣着华丽。”  颜黜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颜黜说完,就告辞而去。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3:一暴十寒  战国时,有个叫孟轲的人,大家称他为孟子。孟子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发表议论。  当时,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  另注:“一暴十寒”的注音为yipushihan,“一暴十寒”是一个固定的成语,“一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固定的,不能用“曝”这个字。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4:渔人得利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5:七纵七禽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6:逾淮之橘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到楚国来成为小偷,环境改变而已。”巧妙地应对楚王。楚王刮目相看,改用高规格接待他。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7:驿使梅花  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的范晔,并作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8:揠苗助长  从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人,他有很大一块地,他在地里全种上水稻。他把小苗苗种了下去,今天看看,小苗苗没长高,明天看看,小苗苗还是没长高。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小苗苗总是长不高,我应该把小苗拔高一点儿吧。”  于是,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起床了,到地里开始拔小苗苗,小苗很多,他拔了一天,累得腰也直不起来了。他回到家里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总算帮小苗苗长高一点儿了。”他的儿子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意思,就跑到田里去看,结果所有的小苗苗都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9:盲人摸象  大街上有人牵过一头大象。四个瞎子听见了,都想知道这奇怪的野兽是个什么样儿。可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  有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长牙齿。他说:“我知道了,原来大象就跟又粗又长的萝卜一个样儿。”另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他说:“不,大象就跟大簸箕一个样儿。”第三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不像簸箕,也不像萝卜,大象就跟舂[chōng]米的木棒一个样儿,不过粗一点儿罢了。”第四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你们都错了,大象就像一根绳儿。”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四个瞎子争了半天,结果还没弄清楚。  “盲人摸象”和“瞎子摸象”都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观察事物,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小部分,就自以为看到了整个事物,可以说他是“盲人摸象”或“瞎子摸象”。整理:zhl201610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