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辅导员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如下:
(一)换位思考
自私是人的天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自私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就好比一个小孩,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就想要从其手中抢过,占为己有,虽然被人们所理解,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所以笔者认为学生与辅导员应该做到换位思考。沟通是增进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和学生做“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的本领来断定一条鱼的能力,那它终其一生都会自以为是个笨蛋”。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辅导员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不能只以单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品性,应该做到一碗水端平,平等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引导,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学生也应去理解辅导员,明白辅导员的良苦用心,积极配合辅导员的工作。
(二)心理沟通
师生之间进行心理沟通是通往学生内心的钥匙。辅导员要有耐心地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到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个性和性格的差异,进而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辅导员要知微见著,从班级或者学生之间细微的变化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将问题消灭在萌芽。
辅导员对待学生要学会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优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高校师生之中最为亲密的一种,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日常接触次数及交流机会较多,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能够最直接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并交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导师,他们每天以园丁精神做平凡的事,用辛苦的汗水灌注着每一位学生,就好比春雨一般,默默地滋润着学生,让学生可以茁壮成长。
(三)良好观念
良好观念是学校的一种“和谐”,是辅导员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平等,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良好的师生观念应该具有这几个特点:一是诚实守信,彼此守信守则,诚实是做人的第一步;二是相互尊重,辅导员与学生两者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三是适应对方的需求,一方的需要满足不能是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换取;
四是独立学生的独立来源于成长,老师的独立来源于责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最好的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关系,辅导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能把辅导员当作自己的亲人,辅导员爱着学生,学生理解辅导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