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科建设
学院的学科建设以食品化学为优势,以食品安全和功能食品为突破口,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平,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齐头并进,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食品科学本学科于2000年、2003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学科,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和支柱,是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包括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天然产物化学、食品微生物等。它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相关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高新技术在传统研究领域中的运用以及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我院本学科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拥有一支学术造诣较深的、由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的群体,以留学回国人员为主体,平均年龄不足40岁。中青年骨干均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与专业结构合理,学风严谨,勇于创新。本学科的主要特色体现在:注重原始创新;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性地开发利用新资源,提出新观点;基础理论和应用相结合,注重技术创新。本学科已成为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并带动和促进了相关学科方向的发展。其整体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现代仪器手段及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在功能因子保健功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机理研究、天然产物高级结构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本学科于1986年、1993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农业院校中的第二个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博士点。2000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综合利用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营养学等学科基础理论,以合理利用食品资源、开发新产品,最佳化配方及工艺,推进我国食品加工、贮运、流通现代化为目标,研究开发农产品加工和贮藏新技术。本学科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一批老专家的辛勤耕耘和带领下,在研究条件、研究队伍、研究水平等方面均具有较明显的加强。在果蔬资源的加工及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理论、食品大分子加工特性、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本学科于2003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院多年来在粮食、油脂和植物蛋白工程这一重要领域始终开展科学研究,在粮食贮藏生理、贮藏病虫害、粮食干燥理论与工程技术、粮食深加工理论技术与综合利用,油脂加工技术、功能性油脂加工利用、油脂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植物蛋白资源评价、加工技术和理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蛋白质利用和深加工产品研究、新蛋白的鉴定和评价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本学科于2003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以淡水水产品的深度加工利用为研究目标,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手段探索水产品的营养成分构成的特点、微观结构,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控制原理、途径。研制新产品筛选新的加工工艺,提出可行的工艺参数,丰富水产制品数量,提高产品品质,为水产品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开创新的途径。在淡水鱼加加工技术和理论、应用生物技术和冰温保鲜技术开展名特优鱼的保鲜保活和低值鱼综合加工利用研究,形成了明显的特色。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