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专业设置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专业设置

发表时间:2024-07-17 04:24:51 来源:网友投稿

本专业是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考古学专业之一。本专业充分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地下、地上文物资源及馆藏文物教学标本营造的良好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氛围,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校内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能在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文物行政管理机关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研究、文物行政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和宣传教育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田野考古发掘和文物考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接受相关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论文写作等方面训练,达到具备从事文物考古研究或相关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的目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1.掌握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熟悉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掌握考古发掘的基本技能,能从事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和编写考古发掘报告工作;3.了解国内外文物考古发展的动态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4.掌握文物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独立从事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课程结构:主干课程: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古代汉语、田野考古学、考古技术、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文物学、博物馆学、文物鉴赏等。主要实践性教育环节:课程实习:结合课程内容,参观有关博物馆等。综合实习:田野考古发掘实习。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总学分176学分,其中通修课40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5学分,专业方向课程16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40学分,实践教育环节23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四年。学位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是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的文物保护本科专业。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能在文物考古、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或文物保护单位专业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规格:能正确掌握文物保护所必需的文史及数理化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的基本知识,成为文、理、工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专门人才。能正确掌握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进行实际操作,具备一般文物保护技术的科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通过严格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应掌握有关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掌握文物保护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步骤,具备文物保护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3.可从事文物保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修复及保护等实际工作。课程结构:主干课程:文物保护导论、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材质分析、古代建筑保护、壁画保护、环境与文物、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文物保护技术实验、文物修复实验等。综合实习:文物保护实习。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总学分164学分,其中通修课程39个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4个学分,专业方向课程22个学分,通识课程12个学分,选修课程30个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7个学分,课外附加分10分。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