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课题研究思路怎么写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课题研究思路怎么写

发表时间:2024-07-19 15:36:32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有效教学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作业的有效性正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内外作业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科教版教材每册四个单元,每单元8课,每学期教学任务很紧,知识类书面作业必须当堂完成。如果仍延续旧的写作业形式,即抄题、作答,既耗时又费力,当堂根本无法完成。课外作业不外呼材料的准备、资料的收集、长期的观察实践活动等。问题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制约,这些作业教师往往很少去落实检查,对于没有完成的学生仅仅只是批评一两句了事,而那些认真去完成作业表现好的学生教师也没有什么好的激励措施,长期以往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就大打折扣。还有就是有些时候老师把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验记录当成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样不仅让实验观察流于形式,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为了更好地利用课内外作业这一重要阵地,不断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和志趣,我们进行《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更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作业设计的多种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初步构建适合小学生科学有效作业操作的作业形式,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科学作业有效批改评价的方案。

4.通过作业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5.在课外作业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丰富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有更深的认识,体验科学课外探究的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6.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形成有效解决课外作业中的各种问题的策略,真正使科学课外作业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

课内作业: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优化科学作业设计,改善学生的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作业时间的改革;

2.作业内容的改革;

3.作业形式的改革;

4.评价方式的改革。

课外作业: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种植、统计、制作、饲养、参观、考察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课外作业的类型;

2.课外作业的活动形式;

3.课外作业的组织形式;

4.课外作业的评价方式。

四、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内容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发现和总结经验教训。

2.观察法:实验教师随时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3.调查法:实验教师通过谈话、座谈、测查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事实、心理倾向,收集研究资料。

4.个案研究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

五、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1月—12月)

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在课题组成员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2月)

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实验、检测、分析,积累资料,在实验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撰写好阶段性报告,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4月—6月)

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六、人员分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