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天气系统问题
两者关系比较暧昧——多年不接触这些了。试着解释下:
当某一“点”的气压较高或者较(周边)低时,依据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原理,会形成一个气流运动范围,大面积的空气运动阻力很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弧形——高空看上去形成漩涡状,并不断循环加速——这就是气旋。
气旋:
力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当大到可以撼动数木房屋时我们称之为“台风”(或者“飓风”);
面积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当大到可以影响一个地域的时候,面对这个地域的面——称为“锋”(当某一“面”的压力高于另一“面”时就形成一道气流锋面,冷锋面永远处于下方,当冷锋面力量较强势,空气就像从高空倒水一样泄流至另一面,所以冷锋是在近地面迅速扩散的气流,整体形状就像高脚杯的“脚”,当暖风面较强势的时候,它在向周边扩散的同时也会向高空扩散,就像吹气球,承球状);
所以总结一下:冷锋暖锋都是气旋的一部分,当然存在冷暖锋并不代表“气旋”已经形成,他们是半成品的“气旋”。如果跨越了赤道跨越了高山峡谷,那么也就没有机会形成“气旋”了,形成了一道S曲线。“气旋”由无数的冷暖锋面交叠而成,即气旋面积只要够大,一定存在冷暖锋。
地理上一般不会讲这么深,只要明白气流的运动形成的原因就可以了。所以问得也比较少,估计百度也百不到啦。
寒潮属于冷锋,在以后的教学中,很多地理老师也会把反气旋与冷锋混着说,严格来讲,依照上文我讲的,我国寒潮是一个大面积的锋面,如果从整个北极圈来讲它也属于一个超大型的反气旋,完全可以讲得通。
西太平洋高压——妈呀高压,这个比较特别,,范围比较大,它是一种特殊现象,就是海陆比热容有差异,导致海洋空气不断向大陆输送,其中也必须包含逆温逆湿现象,华南华东地区形成“梅雨”。这个一定不会形成气旋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