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成绩优异到初中成绩就会不及格
我是三线城市的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早有发现,而且视为正常现象。现在试说明一下,为家长们进行解惑。
第一、小学的课程内容相对较简单。
小学的主科只有语言和数学两门,英语在小学虽然也学,但很多小学英语的地位堪比音体美,也就是玩玩而已。但是上了初中英语是一切从头开始的。在小学学了三年多的英语,到初中26个字母的学习只用两个课时就完成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速度对于刚上初中的小学生来讲,有多快。
同比其他两门课程,语文增加的不仅是篇目的数量与长度,还有文言文、诗词,作文从字数到内容都有非常大的幅度增加。数学从上了初中开始,就正式进入数学体系的构建,一环套一环,任何一环节出现漏,都会影响今后的成绩。
而在小学阶段,考试题目也相对简单的。很多同学都是可以打双百的。上了初中之后,都要重头开始。这种不适应也造成了一些小学生的应试不适应,不及格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二、小学与中学的教育方式有巨大区别。
小学讲完全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讲究在玩中度过快乐的童年。但进入初中就已经正式进入青少年了,再讲过多的快乐教育,很明显就已经不合适宜。
到了初中是可以进行压力较大的学习的,同时重要科目开始增加,初一增加英语、初二增加物理、初三增加化学。18年再入初中的还要再增加地理和体育。此时再讲究象小学一样的快乐教育,最终的考试成绩就一定是不快乐的。甚至是痛苦的。
第三、任何一个学龄阶段都有相对独立的特征。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缓苗期”。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教学的学生,应该是属于聪明的学生。就很快的能够进入角色。反之还总停留在以前的荣誉之中,就难免会受到一些信心打击。也被称为灵魂打击。这种打击对于学生来讲,是致命的。想要转变是最困难的一种情况。
同理在初中成绩不错的学生,到高中也会面临同样的状况。本人就曾经经历这样的情况,中考数学是以满分进入的高中,但是在第一次高中数学测试的时候,卷面写的满满的,结果打了28分,让我铭记一辈子。
第四、家长对待孩子教育方式的问题。
家长总以为上了初中了,孩子大了,应该懂得学习习惯了。包括以为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加之自己能力水平不足以辅导孩子,就听之任之了。其实这种态度是大错特错的。
以我的经验来看,直到初二上了初三之前,家长都要对孩子死看死守,效果能好一些。对待孩子的学习,在校要多与班主任、科任老师交流,最起码有个联系方式;在课后,孩子在家的时候,父母必须要看住孩子完成学习,包括预习、复习、写作业,作练习。包括一些已经不懂的科目,现在的信息手段非常多,也都是可以检查的。绝不能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听之任之。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最后跟家长们交待几句非常重要的话:
1、仅完成作业的学生,绝对不是出色的学生,也当不了出色的学生!
2、如果想废掉一个孩子非常简单,就是给他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手机!
3、一个孩子当他在家中几乎不碰书本,不写字的时候,他的成绩就已经降到非常危险的地步了,家长不防可以参照!
4、一个孩子当家长看管不了的初期,班主任的话他还听;当班主任的话也不听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基本上彻底费了!
以上四句话是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总结与家长们共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