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马背小学的历史沿革

马背小学的历史沿革

发表时间:2024-07-22 03:22:19 来源:网友投稿

“马背小学”从诞生之日起,它的命运就和整个共和国的命运一样“大起大落。”1955年后,政府开始筹划牧民定居,注重发展全日制小学,到1960年,艾里小学就被砍光了。但是由于牧民定居计划未能如期实现,学生仍随牧民们逐水草而居,致使学龄儿童入学率迅速下降。针对这一情况,1963年10月,旗文教卫生科组织“民族教育工作组”深入牧区,一方面宣传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动员学龄儿童入学;一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牧民意见。1964年8月,在全旗民族教育会议上,决定恢复艾里小学,并责成牧业大队具体承办。这一切深受牧民欢迎。到1965年春,三个牧业公社复兴了艾里小学3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63年的27%,一跃达到96%。艾里小学作为民族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65年3月,在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上引起了一定的轰动。4月,一篇题为《牧民逐水草而居,学校随牧民而移》的署名文章登载在《实践》杂志上,详细介绍了艾里小学的情况,各大报章都进行了转载或报道,并用英、德、法、日、俄等语言向国外作了介绍。旗人民委员会曾几次汇总艾里小学专题材料进行宣传。同年8月1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持召开的全区牧读小学现场会在克旗召开,历时半月。会议期间代表们深入牧区人民公社进行了参观访问,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座谈,艾里小学的经验得到了肯定。1965年,开始合并牧区的艾里小学,全日制小学数量有所增加,但当时情况下,学生失学严重,甚至有学校空有校舍而无学生。1965年后,全日制小学数量锐减,除公社中心小学外,余皆为艾里小学。“文革”期间,由于对艾里小学的宣传过于浮夸,对教学质量的宣传脱离实际,全日制小学受到了严重冲击,艾里小学多流于形式,甚至在一些定居的居民区里,也要创办艾里小学。从办学形式到教学方法,都效仿了艾里小学。1978年后,牧区教育向“四为主”(集中、住宿、公办、全日制)发展,艾里小学逐步被公办的、寄宿的、全日制的学校所取代。至1980年,克什克腾有38所小学跨入全日制行列,到1983年,艾里小学在克什克腾旗草原上消失了。“马背小学”在变迁,在前进。1986年,达来诺日小学被赤峰市教育局命名为牧区实验小学,1992年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标准化民族学校”,1995年被赤峰市政府授予“赤峰市义务教育示范校”,1996年通过赤峰市教委复查,重新命名为“赤峰市牧区实验小学”,同年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并先后被赤峰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学校管理先进集体”、被旗委、政府授予“四优学校”、“花园式学校”等荣誉称号。NO.3北师大教科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拓展阅读:《马背小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