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大学》第一章,原汁原味文言文
《大学》共十一章,第一章总览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给每一章都作了解释,称为“集注”,也就是综合前人和他自己的理解,然后给出解释。
《大学》第一章: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朱熹集注:
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木尝息者 。 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 至善, 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言明明德、新民, 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 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后,与後同,後放此。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 谓得其所止。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集注:
治,平声,后放此。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 意者,心之所发也。 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 致, 推极也。 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格,至也。 物,犹事也。 穷至事物之理, 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
三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熹集注:
治,去声,后放此。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
四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朱熹集注:
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