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0考研复试科目及复试大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0年考研复试科目
院系名称 | 专业 | 复试科目 | 作者及出版社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原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微机原理及应用 (三门任选其一) | 《机械原理》 孙恒、陈作模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朱骥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机械电子工程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车辆工程 | |||
光电信息 与通信工程学院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现代电子技术 或C语言程序设计 | 《现代电子线路》清华、北交大或 《测控电路》机械工业出版社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C语言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信号与信息系统 | 信号与系统 或C语言程序设计 | 《信号与系统》 郑君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C语言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自动化学院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C语言、数据结构 上机 (上机环境VC++6.0) | 《C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 清华大学 |
《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米宁 | |||
经济管理学院 | 国民经济学 | 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 | 不指定参考书 |
数量经济学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仅限管工专业)、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运作管理与营销管理)、会计学 | ||
企业管理 |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
理学院 | 应用数学 |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或 计算数学 (三选一) |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数值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普通物理学 | 《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人文社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社会学教程 | 高放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思斌(2005版) 北大 |
附:复试科目大纲(见下一页)
《普通物理学》复试考试大纲
一、质点、刚体力学
1、 质点模型和参照系、惯性系
2、 功、动能、动量、冲量,保守力、变力的功。
3、 质点的动能原理、功能原理和动量定理。
4、 质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5、 刚体、转动惯量。
6、 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原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静电场、恒定磁场
1、 静电场的电场强度、电势、库仑定理。
2、 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点电荷电场强度、带电系统的电场强度。
3、 点电荷电势和电势叠加原理,带电系统的电势。
4、 导体的静电平衡、电荷分布、场强分布、电势分布。
5、 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6、 电容与电容器。
7、 磁感应强度。
8、 毕奥·萨伐尔定律,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
9、 安培环路定律及运用。
10、 磁感应线和磁感应强度通量。
11、 洛仑兹力、磁场中电荷运动的规律。
12、 磁介质中安培环路定律。
三、电磁感应、电磁场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2、 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
3、 自感、互感。
4、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平面电磁波、电磁波谱。
四、振动、波动
1、 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
2、 简谐振动合成的特点和规律。
3、 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
4、 惠斯原理和波动的叠加、干涉。
5、 驻波、半波损失。
五、波动光学
1、 相干光、光程、干涉。
2、 杨氏双缝干涉及应用。
3、 薄膜干涉的规律。
4、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5、 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
6、 自然光、偏振光。
7、 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
六、狭义相对论、量子物理
1、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2、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质量、动量、动能和能量。
3、 光的波粒二象性。
4、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5、 德布罗依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page]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0年考研微机原理及应用复习大纲
教材:
周荷琴等编著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论
一、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二、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
三、 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 硬件——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
2. 软件—— 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在程序的控制下运行。
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外部结构特点:三总线(AB,DB,CB)
四、计算机的数据格式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一、掌握8086CPU的结构
总线接口单元BIU——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形成20bit物理地址、总线控制逻辑、与Memory和I/O的信息传送。
执行单元EU——进行算逻运算、偏移地址计算、向BID提供指令执行结果的数据和偏移地址。
内部寄存器—— 数据寄存器; 指针寄存器;变址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 段寄存器。
二、掌握8086储存器组织结构;理解堆栈的概念
堆栈:先进后出;栈底在大地址;SP指向堆栈区的最小地址;压栈使SP变小,出栈使SP变大(其变化值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三、 理解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了解存储器/IO读、写、中断处理几种基本时序,能按时序图说明它们的工作过程。
第三章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一、掌握8086的各种寻址方式
七种寻址方式:立即、寄存器、直接、寄存器间接、寄存器相对(变址)、基址+变址、相对基址变址(基址+变址+位移量)。
二、掌握8086指令系统中各类常用指令的使用
传送指令类;算术运算类;逻辑运算类;控制传送类: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 掌握常用伪指令的应用
DB、DW、DD、=、EQU、OFFSET、段说明等的基本语句的应用。
二、、掌握顺序结构,分枝结构,循环结构,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三、掌握:查表程序,子程序的参数传递等常用程序和程序段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 半导体存储器
一.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了解RAM(静态、动态),ROM(ROM、PROM、EPROM、EEPROM)的特点及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
二. RAM/ROM与CPU连接
1. 了解RAM/ROM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掌握RAM/ROM与CPU的连接方法;
掌握静态RAM和EPROM与CPU的连接方法;即:片内地址线的连接,数据线的连接,控制线的连接;片选线的连接(线选法,部分译码法,全译码法)。
掌握存储器地址范围的确定(线选法,部分译码法,全译码法)
要求:①根据RAM/ROM与CPU的连线图分析存储器地址范围;
②根据存储器地址范围要求,画出RAM/EPROM与CPU的连接关系;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一、 I/O接口的功能
1. 理解I/O接口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2. 理解存储器映象的输入/输出方式及端口寻址输入/输出方式的特点;
3. 掌握8086 I/O指令(注意I/O直接/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的区别);
4. 理解外设接口的组成(数据口、状态口、控制口)和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种类;
二、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
1. 掌握无条件数据传送方式及接口电路组成(输入缓冲/输出锁存);
2.掌握查询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组成,各部件作用,工作原理及程序设计的方法;
3.掌握中断传送方式接口电路的组成,各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编程)方法;
4.DMA传送
① 理解DMA传送的原理及过程;
② 理解DMA控制器的功能;
[page]
第七章 微型计算机中断系统
一、 理解CPU中断系统功能(实现中断与返回,实现优先权权排队,进行嵌套处理)
二、 理解CPU响应中断的条件(请求、未屏蔽、CPU中断开放、现行指令执行完);
三、 理解CPU对中断的响应过程;
四、 中断优先权确定(掌握:软硬结合查询法;理解:中断优先权编码法;)
五、 中断控制器8259A(掌握8259的主要功能;理解8259A中断顺序;理解8259的内部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
六、 8088/8086中断系统
1. 理解8088/8086中断源类型(外中断源/内部中断源)
2. 理解可屏蔽和不可屏蔽响应中断过程
3. 8088/8086中断向量表
① 掌握中断类型、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中断向量表的概念;
② 掌握根据中断类型号获得中断向量的方法;
第八章8253及其应用
一、 理解8253端口结构及各端口的寻址方法;
二、掌握8253内部寄存器的寻址方法(注:与16位CPU的寻址)
三、8253的工作方式及应用
四、掌握8253的应用及编程:通道方式控制字(控制字格式给出)、通道计数预置值(时间常数)。
第九章 并行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
一、 掌握8255端口结构及各端口的寻址方法;
二、 掌握8255各工作方式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三、 掌握8255工作方式、控制字置位/复位控制字使用方法;(控制字格式给出)
四、 掌握8255的应用及编程方法(理解键盘接口的工作原理,理解显示器接口的方法;);
第十章 串行通信及接口电路
一、 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传送方向:半双工、全双工;串行传送的两种基本工作方式:同步传送、异步传送;串行传送速率:波特率;调制解调器作用;串行I/O的实现方法UART,USART)
二、 可编程异步通信接口8251
1. 理解8251的基本功能、内部结构、引脚功能及工作原理;
2. 了解8251的编程方法;
3. 了解RS-232与8251的应用
第十一章 A/D转换与D/A转换接口
一、 D/A转换器接口
1. 了解DAC的工作队原理及结构及性能指标
2. 掌握典型D/A转换器0832与CPU的连接方法及CPU控制DAC产生简单波形的编程方法;
3. 理解10位、12位DAC与CPU的接口方法;
二、 A/D转换器接口
1. 了解逐次反馈A/D转换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 掌握ADC0809的构成及各引脚的作用;
3. 掌握ADC0809与CPU的接口方法(无条件方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直接连接方式、通道并行口连接方式)及编程控制方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