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80年代学过的小学课文有哪些

80年代学过的小学课文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4-07-25 19:32:10 来源:网友投稿

80后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有:《三味书屋》、《背影》、《荷塘月色》、《大雁》、《乌鸦喝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完璧归赵》、《让我们荡起双桨》、《马踏飞燕》、《掩耳盗铃》,这些课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让人难以忘记。

马踏飞燕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现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既体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深厚低蕴,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

意思是: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马是古代陆地上速度的象征,而燕子是天空中速度的象征。马踏在飞燕身上,有一种“天马行空,无所羁缚”的感觉,充满体现了自由与开放!马踏飞燕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简介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马踏飞燕”的形象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的识别标志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的主体形象,是国家一级文物。

扩展资料:

造型

青铜奔马由通体青铜铸成,表面有一层青绿色的铜锈,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0.1厘米,重约7.15公斤。铜马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飞鸟的背上,飞鸟惊诧地回头观望,喻意神速。

这一构思巧妙而科学,整体的支撑点很小,但重心稳定。关于该造型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说马的速度极快,另一种解释是该马为神话中的天马,所以在鸟之上。

出土

1969年初秋,中国甘肃省原武威县新鲜公社社员在雷台地区挖防空洞时,意外地发现了墓室内的铜车马。但由于缺乏文物常识,农民们破坏了考古现场,并把里面的铜车马放到了库房里。

当年10月,武威文化馆工作的党寿山看到墓室和仓库里的铜车马后向上级报告,这些文物在第二年被甘肃省博物馆收藏,青铜奔马就在其中。由于出土时队阵的顺序遗失,只能按照史料记载来重排车马队。在车马队的最前统领全军的就是这匹青铜奔马。

后来的考证表明,雷台一带为一张姓将军的家族墓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踏飞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