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十年代有初三吗教育时间怎样小学,初中,高中!
要解决楼主的问题,首先需要看一段文字,文字如下。这段文字是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
1969—1977年,陕西遵照毛泽东主席“学制要缩短”的指示,小学实行五年制,中学实行二、二制(初、高中各两年),也有办七年制(小学五年,初中两年)、九年制(小学五年,初高中四年)学校的。1973年2月,全省由秋季始业改为春季始业。
———【可见,文革时期的中小学学制确实有过“五·二·二”之形式,也就是说,小学无六年级,初中无初三,高中无高三。但是也不能绝对化,文革时期全国各地的学制形式不尽相同,同时并存着多种模式。这一小段文字也仅是在介绍陕西省这一地域的相关情况。所以不可一概而论,但这种学制形式,的确曾存在过,而且就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1969—1977年)】
~~~~~~~~~~~~~~~~~~~~~~~~~~~~~~~~
———【】~以下是鄙人网上找来的、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各地区学制改革状况的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
【附】:
我国中小学沿用“六·三·三”学制,在教育界的意见一直很不一致。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下,全国掀起了中小学学制改革试验的浪潮。同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和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的学制积极进行典型试验。”195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试验学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各省、市、自治区应有领导、有计划地指定个别小学、普通中学进行改革学制的试验。
此后,各地都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到1960年3月,各地曾试验过的学制形式有:“中学四年制、中学五年一贯制、中学三·二制、中学四·二制、中小学五·四·二制、中小学九·二制、高中二年制分科、高中三年制分科、初中三年制、中小学十年一贯制、中小学九年一贯制、中小学七年一贯制”等等。———据27个省、市、自治区统计,进行学制改革的中学,总计达3495所,占这些地区中学数的18.6%。
1960年4月,在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作了《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在全日制中小学教育中,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改革原则,试验规模进一步扩大。这种展望将来“新的学制……将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愿望,的确反映了我国人民立志突破外国模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学制的雄心壮志。
但在当时中国的政治气候中,教育不可能幸免于“左”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学制改革试验也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例如:不恰当地过分缩短年限,目的不明确地过多增加劳动,不适当地逐级下放教学内容等等,从而影响了学制改革的试验。所以到1961年,就适当缩小了试验面,并停止了九年一贯制的试验。
1964年2月,中共中央考虑到学制改革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成立学制问题研究小组。同年学制问题研究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学制改革问题的报告》和《学制改革初步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新学制必须体现下列三点要求:建立两种教育制度;根据城市和农村对于生产和建设的不同需要,来确定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适当地缩短各级全日制学校的修业年限。并规划在我国的新学制中将有全日制、半工(农)半读、业余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小学基本学制为五年,不分段;中学基本学制为四年,不分段;设立高等学校预备教育,作为四年制中等教育同高等教育的衔接和过渡,其方式为高等学校办两年制的预科和由地方办两年制之分科预备学校。
其中关于中小学学制的主要意见是:①“现有的三·三制中学要逐步减少,逐步改为四·二制;与此同时五年制中学和高中文理分科,也可以继续试点,积累经验;”②“小学五年一贯制,初中四年、高中二年为中小学基本学制”等。
显然,这两个文件提出的方案是根据我国长期的丰富的教改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本来可以有效地改革我国的学制,从而也有助于改变我国教育的落后面貌。可惜不久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而夭折。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根据“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之要求,虽名义上也规定小学五年,中学四年,但实际上各地区都自行其事,总的是愈短愈好,愈乱愈革命,这就破坏了学制改革,同时也给整个教育事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恶果。
=================================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