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常用的几种音乐教学模式
一、 参与———体验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情感唤起(定向激趣)———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情感外化(创造)理论依据:情感唤起阶段,以爱没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如:音乐欣赏教学或音乐综合课为例,其教学阶段可以概括为:1.导入------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2.展开------提供多种参与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与机会3.深入------师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思维充分展开;4.拓展------通过练习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迁移。
二、 情境-------陶冶模式又称暗示-------领悟模式。运用语音、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理论依据: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趣。参与活动阶段,各种聆听音乐、律动、游戏、唱歌、演奏乐器、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总结转化阶段,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同意,并使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认识。
三、 探索——创造模式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准备——分析探索——创造解决——迁移理论依据: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把握问题。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重点、关键,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顺序。解决阶段创造性解决问题。充分运用创造性想象,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尽可能提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观点,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迁移阶段总结、提高、运用。
四、 引导——发现模式这是意思红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运用理论依据:导入阶段,将学生从旧知识引向新只是、诱发思维、集中注意、提供研究条件。探究阶段帮助学生主动地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概括法则、寻求答案。归纳阶段使学生将旧只是与新知识重新组合、归纳,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运用阶段通过练习、反馈强化,使学生知识迁移或巩固。注:以上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只是提示,仅供参考。请各授课老师把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及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的理论融在一体。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所用的音乐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