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亲戚家的小孩,明明只达到了二本分数线,为何上了一本大学

亲戚家的小孩,明明只达到了二本分数线,为何上了一本大学

发表时间:2024-08-18 11:31:21 来源:网友投稿

亲戚家的小孩,明明之达到了二本分数线,为何上了一本大学情况如下:

一、具体情况1、学校的招生名额一般都有规定,一所大学的招生在每一个省份都有相应的指标,同学要想拿到这所大学某个专业在本地区的名额,不仅要达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以及专业的录取分数线;2还需要比其他报考该专业的同一个地区的考生分数高,也就是所谓的择优录取,而没有被录取的同学,只能进行调剂,调剂到其它专业当中;但是在学校招生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那就是扩招;3扩招就是指高校在招生的过程当中临时决定增加该专业的录取人数,扩招的发生往往十分突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按照平时的招生分数线,必定达不到招生的数量,为了能够完成扩招的计划,学校就会相应的稍微降低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二、扩招简介1、大学扩招,也称为高校扩招或大学生扩招,简称扩招,包括研究生扩招、本科扩招、高职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2简单来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

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3进入2008年后,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但在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三、主要影响(一)积极影响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以前上大学等于拿到了铁饭碗。大学急剧扩招,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是难事。大规模扩招让成绩在本科线上下的学生受益。“有些学生的成绩本来只够读专科,扩招后就可以上二本院校,专科变本科;2现在家长、学生和高中所关心的侧重点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3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600万人,全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高职在校生、研究生从数量上上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4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阶段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5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发展经济拉动内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6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我国大规模扩招,提升教育发展阶段,是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二)消极影响1、扩招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北大为例1999年,扩招导致北大宿舍吃紧,部分学生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2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3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的影响师资水平;4自扩招以来,全国本科普通高校的生师比(即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11∶1飙升至2001年18.6∶1,而广东省扩招后有的高校生师比甚至达34.8∶1,学生连任课教师都没见过;5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62003年,广东高校扩招后毕业的第一批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仅为49.84%,比2002年同期约低了11%。2009年,中国有700万大学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7除了庞大的就业需求之外,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市场需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由于2009年中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严重就业压力,政府开始将一部分大学生安排在基层工作;8另外还采取扩招研究生的办法解决就业压力,但是由于之前扩招的影响,很多人对此政策并不赞同。就业压力也让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待遇水平一降再降,很多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已经降到了和农民工一样的地步。很多大学迫于就业率低的压力出现了就业率作假的问题;9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结果因为基建规模太大,导致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

10、截止2007年9月,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为了偿还基建贷款,一些学校不惜提高学费,降低分数录取。由于债务问题,很多高校的信用评级大幅度下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