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台州12所民办高中9月停招民校为何难产

台州12所民办高中9月停招民校为何难产

发表时间:2024-08-19 14:12:52 来源:网友投稿

台州市全部12所由省一级重点高中举办的民办高中新高一统一停止招生。

曾经被各方一致看好的“办民校”的教育新模式,在经过3年时间的探索发展后, 并没有能够真正在台州普通高中段教育里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变化,究竟由哪些客观或人为原因造成?“办民校”的探索,究竟应该就此结束还是应继续下去? 上周,记者在台州当地采访发现,这批由“”举办的民办高中全部停止招生,是在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四独立”(校园独立、财务独立、招生独立、法人独立)要求背景下,完全是由各校主办方权衡利弊后做出的自愿选择。 在台州市教育主管部门、校长的叙述中,记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它们记录着“办民校”从热到冷、从盛到衰的发展轨迹。从2003年各所重点高中争先恐后申请筹建民办学校,到2006年不约而同决定停止招生,这个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其实正是中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和探索的一次浓缩。 解剖路桥中学样本 申请筹建3年 招生数为零2003年,“办民校”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中国教育界。台州当然也不例外。 2003年,台州有10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申请筹建民办学校,2004年再增加2所,由此高中段“办民校”数量达到12所。 但是,其中有5所学校自始至终都未曾招生,台州路桥中学便是其中之一。 记者专门采访路桥中学校长张文荣,在他的叙述中大致可以了解“办民校”的得与失。 时间需要追溯到2001年。当年路桥中学正准备告别老校园,乔迁新校区。老校园看起来的确是又旧又小,占地98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30个班级的规模,可容纳学生1500人。 而新校舍的规模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70个班级的规模,可容纳学生3500人。 可是,为了这次搬迁,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新校园总投资2.2亿元,其中政府出资1亿元,余下的1.2亿元是由学校向银行贷款取得的,这就意味着学校需要自己筹钱来还账,而如何尽快还贷是校长张文荣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2003年,路桥中学向教育局打了申请报告,准备自行筹资建造一所民办学校,初步设想是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招生规模是10个班级,学生人数达到500人。 但是,即使土地由行政划拨,建民办学校所需的软硬件投资也需要在3000万元。对已经欠着银行贷款的路桥中学来说想要再向银行借钱,难度不小。 与此同时生源的锐减更是让张文荣校长不敢贸然再建新校。2001年,路桥区的初中毕业生人数在6000人左右,2004年降至4000多人,2005年不到4000人,今年的人数仅在3000人。 张文荣说,在最初申请筹建民办学校的时候,他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随着资金和生源这两大难题的出现,使得学校一直没有开始招生。 所以从2003年到2005年,学校都是拿着申请批文没有动工建校。截至目前路桥中学已经偿还约三分之二的银行贷款。 就在今年初,路桥中学正式向路桥区教育局打报告,主动要求撤销筹建民办学校的申请。 先天不足——不堪资金重负 “办民校”多是“白手起家”,所以很多都需要向银行贷款,资金重负让许多望而却步。 在台州,虽然土地是行政划拨,但是办民校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教师工资等都需要学校来自行解决,这笔庞大的费用并不是简简单单能解决的。 政策要求——四个独立难以达标 正在筹建中的民办学校,真正要发展壮大起来其实还并不仅仅是缺少资金,就连它原本引以为傲的师资,渐渐都成为制约它发展的瓶颈。 2004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的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从2003年~2005年的民校运作情况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并不困难,独立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则需要一些“变通”,比如有的学校就是在原有的校园里进行简单的分隔,让与民校有不同的教学区域,但是真正难住民校的是独立的师资和招生。 以台州中学南湖分校为例,这所由省一级公办高中举办的民校,2003年招生742人,基本上都与公办学校的学生混合编班,2004年开始对学生进行独立编班,就遭遇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反对,到2005年该校就停止招生了。 就独立的师资而言,则困难更大。因为的人力资源优势就是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很多家长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选择由举办的民校,其实就是为了觅。现在民校不能再依靠原有的师资,那么其招生优势就很难体现。 择校生政策——合法招生的吸引力 正当“办民校”受到资金和师资的双重夹击之时,教育部出台的“三限”政策则让校长们既喜又忧。 200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通知》,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在完成本年度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择校生,但必须严格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 在实行“三限”后,高中择校生的人数、钱数都得到了规范。重点高中的择校生人数和钱数都成为一个定数。这样虽然从招收择校生的数量上看,的确是比以前要有所减少,但是毕竟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来收费,学校承受的压力被卸下。所以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对于背负着沉重债务的重点高中而言,至少带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生源争夺——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 在近3年的办民校的缓慢发展中,一个最不利的客观制约因素就是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以温岭市为例,2005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在1.7万人,今年下降到1.3万人,估计明年为1.2万;而在路桥区,初中毕业生人数更是2001年的6000多人,一路降至今年的3000人。 生源的减少,使得扩建的学校都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威胁,特别是优质生源,即是公办学校的宠儿,同时又是民办学校的支撑。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2005年还在招生的由重点高中举办的民办学校仅为2所,而今年就全部停止了。 因为无论对还是民校,如果一旦由于生源质量差而导致其升学率下降,最终都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那就的确有点得不偿失了。浙大民办教育中心主任吴华教授 穷人的择校意愿并不比富人弱我是一个民办教育的忠实支持者。 在得悉台州12所重点高中举办的民校今年停止招生,我的理念是不论办民校,还是国有民办,都是值得探索的办学形式。 因为它们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给老百姓选择的机会,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应该就此完全进行否定。 我曾经在成都和杭州做过相关调研,我所得出的结论是——穷人的择校意愿并不比富人弱。现阶段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民办学校是否与公办学校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是否也同样获得公共财政的支持。如果从民办学校流失的招生人数,立刻被加进公办学校的招生人数中,享受公办的收费,那么民办学校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了 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强依法办学民办有路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办民校”是一个历史的产物,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尽早要退出历史舞台。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由政府来办教育更是天经地义,这就是说政府不仅仅要提供资源,而且要提供相对公平的资源。 办民校,以带动薄弱学校,如果不要老百姓多掏钱,那当然是好事。但现在办民校,实行收费政策,甚至高收费,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利于教育的公平实施。 重点高中“办民校”在台州的自然停止,正是符合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也是民办教育不断走向规范的表现。我相信真正的民办教育会在不断规范中有新的发展机遇,对此的探索肯定会有更新的模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