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也存在普遍跳槽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也存在普遍跳槽现象,我认为是以下问题:
1、自身定位大学生毕业在面对择业时,本身的定位就是模糊的,简单的说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是和干什么,这就导致了其盲目就业,稀里糊涂的进入一家公司,结果发现不是自己想干的,之后选择,跳槽。
2、职业规划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毕业工作时总是眼高手低,加上现在独生孩子的自我心理,往往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感觉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现在的工作很难看到希望,所以造成跳槽。
3、交流培训用人单位在接收新员工时所作的职前培训往往是针对工作方法的,很少有对学生与工作之间做顺接,也就是过度的,这就造成了毕业生很难瞬间转变由学生到职员这样的角色转变,进而使其在工作中出于被动状态,而现在孩子在学校或者说在日常生活中的优越心里又会使其形成反差,导致心态失衡,工作中出现悲观情绪,这样也造成了跳槽现象的频发。
可以说跳槽不是简单的出于一方,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并且通过长期积累能够在这个企业做出业绩,“闪岗”不是出于喜欢;反过来,用人单位也希望自己选中的员工能够从一而终,这样可以减少企业频繁培养新员工的精力和成本。
大学生频繁跳槽是可控的,比如在人力部门招聘时要很好的和毕业生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是在其社会经历、所学等方面,还要很好的涉及职业规划等。
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SoochowUniversity),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