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应试教育 > 在职硕士的思想政治素质分析

在职硕士的思想政治素质分析

发表时间:2025-03-15 17:54:22 来源:网友投稿

首先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在职硕士己经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绝大多数在职硕士都能够以八荣八耻为行为处事标准,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独立、积极进取等优良美德得到了良好的传承。所以可以判定,当前在职硕士的总体精神面貌和思想素质是积极向上的,是值得党和国家信任并委以重任的。

例如:有调查显示:有65%的在职硕士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观点表示赞同;有66%的在职硕士认可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的利益;有84.9%的在职硕士同意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有93.7%的在职硕士赞同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格是否高尚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的在职硕士更加认可能力和努力,例如,从刘顺厚的问卷调查问到一个人事业成功主要取决于什么?,有44.8%的在职硕士认为是能力;32.1%的在职硕士认为是努力;16.8%的在职硕士认为是机遇;还有4.9%的在职硕士选择了不置可否。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在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上,大多数在职硕士能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能较为理性地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衡量和评价个人道德标准以及处理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大多数在职硕士持积极、正面的观点和态度。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职硕士非常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通常以社会现实与自身需求来规划和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例如在职硕士在回答最能体现你的价值目标的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分别是社会地位(31.3%),美满家庭(27.6%),财富(24.2%)。但是对社会的贡献、人格是否高尚、事业的辉煌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7.1%,5.4%和3.4%。同时根据九五学位与在职硕士教育重点研究课题一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职硕士德育工作内容、方法和规律的研究课题组对全国29所高等院校的1600名在职硕士进行的一次关于在职硕士价值观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在职硕士具有自我意识强化、注重功利、偏重物质利益等一系列新特点。受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传统道德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相当数量的高校在职硕士,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缺乏热情,而事事讲求实惠的人却越来越多,相当数量的在职硕士认为参与这些由在职硕士会或者班集体组织的活动是件既无聊又浪费时间的事,所以往往能躲则躲,被动参与;一些在职硕士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信条;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方面,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能力与胸怀;在弄虚作假之风的侵袭下,有的在职硕士未能坚守住学术道德底线,考试不好的行为或者请人帮忙考,抄袭学术论文;有的为了毕业时能制作一份漂亮的个人简历,不切实际地包装自荐材料;有的为了出国,甚至冒充导师和知名教授的名义写推荐信,没有养成严谨的学风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很多在职硕士过分强调个人的奋斗和能力,忽视了集体的培养和力量;过于崇尚自我,争强好胜,缺乏谦虚礼让的宽容和肚量。虽然他们自信、独立,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但是他们这种主体意识的过分觉醒,必然引发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欲和强烈的自我奋斗意识,从而导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倾向。

今天的在职硕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现实问题迫使他们非常关心个人的前途和发展,成才意识大为增强。他们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对未来的期望值也很高;但有些在职硕士并不十分清楚正确的成才之路,不少人在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下崇尚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发展道路,可是又缺乏根据社会需要、脚踏实地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实干精神。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常与社会的要求、群体的约束以及现实的条件发生碰撞。有些在职硕士并不太清楚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成才之路,难以准确把握个人的取向和实际的能力水平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的最佳契合点。①这些状况常常导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的需要、群体的约束发生矛盾。一些在职硕士缺乏人文素养或科学素质,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了解甚少,个人道德修养不足。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且破坏了他们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其次在政治素质方面。刘顺厚《绩效与评价在职硕士德育探究》一书,对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在职硕士生活、学习、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分析该调查问卷得出:绝大多数在职硕士十分关注国内外时事和国家大事,网络、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例如:该问卷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平常对国内外正在发生和发展的重大政治事件的关注程度,选择非常关注,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的占17.7%;选择比较关注,对这方面的事情很感兴趣的占48.2%;选择偶尔也会通过各种媒介了解一下的占28.10%;选择学习忙,没有时间关注的占4.8%;其他的占1.2%。与此同时大多数在职硕士对国际政治局势和社会热点问题都能做出较为科学和理性的判断,能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全面、客观地思考各种国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既对国际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又不会被各种政治势力、分裂组织和激进民族主义分子所利用。例如在关于影响我国长期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72.7%的在职硕士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缓慢;15.6%的在职硕士选择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3.9%的在职硕士选择台湾问题的牵制;2.9%的在职硕士选择国际关系的变数;1.5%的在职硕士选择类似金融危机的冲击;1%的在职硕士选择恐怖势力兴风作浪;选择其它的在职硕士占2.2%。再如关于全球化问题,选择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的为40.2%;选择全球化前途未卜的为25.0%;选择全球化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化的为20.6%;选择全球化将促进人类走向大同的为9.7%;选择其它的为3.6%。以上数据反映了绝大多数在职硕士是积极向上、值得信赖的,在很多大是大非的关键问题上都能分清是非,但仍有一些值得担忧的问题。例如关于在职硕士入党动机一项,选择对自己将来找工作有利为59%;选择随大流的为16.3%;选择为了信仰的为10.8%;选择为了升官的为7%;选择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的为6.5%。又如关于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看法一选项,选择社会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但道路非常曲折的占40.8%;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的占27.7%;选择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无所谓的占20%;选择社会主义理论己经过时了,不再有什么号召力了的占6.6%;选择其它的占4.8%。

由此可见多数在职硕士虽然热爱祖国和人民,关心祖国的发展和进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中参杂了或多或少的实用主义和功利色彩,并且多是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大多数在职硕士富于理想,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也愿意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但当他们发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某些方面的巨大反差时,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异与矛盾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对前途的迷茫和对学校教育的失望,甚至由此产生自我否定倾向。同时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的长期侵蚀下,一名又红又专的在职硕士在价值判断和机会选择时也会倾向于自身利益。这些情况都昭示了,增强在职硕士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敬国爱民的奉献精神是在职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长期肩负的重要职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