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你最不想告诉其他人的事有哪些
一、不会告诉太多人我要考研:考研是自己的事
考研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情,我们时时刻刻置身于他人的期望和评价之中。实际上除了少数人真正关心你复习的如何之外,大多数都是礼节性的问候和关心。当然也没必要刻意对亲密的人隐瞒,只是为了在紧张的复习期间,少一些莫名的、突然的关心。徒增复习压力,影响备考心态。
把200天的时间focus在考研这个单一目标上,考研是孤独且神秘的事情,为了一个秘密的约定只顾风雨兼程。
二、不会神化考研:无论它多么卷,都会有人通过
近几年考研人数的暴增,是疫情之下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你会看到铺天盖地的分析,不断渲染这种紧张的氛围,好像考研是需要突破人类极限才能通过的考试一样。
但考研有着明确的参考资料、考试范围、出题趋势以及大致稳定的分数区间,使这场考试变成了可以预测的、高回报率的标准化产品。想一下你只需要付出2000+小时,就能收获进入梦校读书的机会和没有上限的未来,性价比不要太高。并且你要时刻明白:无论报考人数、淘汰人数多少,最终都会有人通过,而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用200天的时间,成为通过的少数人。
三、不会只凭借一腔热血盲目择校
同等水平的学校,热门报考城市的学校难度要大很多。特别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和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上海。这两所城市报考人数多,不缺学生,所以判卷严格,也是传闻中的:旱区。
考研学校会因为院校层次、专业实力、所在城市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难度方面原则上985>211>普通一本。但是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加持,北京、上海的一些普通一本的报考热度甚至比很多211还要大,竞争程度也会大。所以看学校的难度,要综合院校层次和所在城市。对于考研院校,我有几个建议:
①实践性强,需要实习的专业(如计算机、新闻学、传播学、法律),好城市>好学校>专业实力
②师范类专业,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
③将来想读博、从事学术,学校层次很重要,城市就不那么重要
各位想要复试进入安全区,初试成绩一定撒丫子往上考。利用一切能找到的资源,分析别人证明过有效的经验。给大家找到了「考研择校资料包&3大公共课笔记&经验直播课」,妥妥的干货资料,你去考研机构可能要付费的院校资料,在知乎知学堂免!费!获得!可惜还有太多同学不知道。
四、追求学习效率和兴趣,而不单纯砸学习时长。无论学习效率怎样,砸时间进去肯定是对的。学习的本质是解码、记忆的本质是编码、做题的本质在于高频词重复调用知识,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时间来保证。
但各大博主都会分享每天12+小时的爆肝学习法,劝你就当个笑话看吧,能每天达到这个时长的,不是天赋异禀,就是自欺欺人。我的感受是每天学习8-10个小时,效率是最高的。如果哪天超过10个小时,第二天必然会歇菜。在日常学习规划方面,我建议一般人一周学习50-60小时是最合理的,每周可以拿出半天的时间出去逛逛,暂时忘却学习反而会更容易长期坚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