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学的研究范围
故宫学的研究范围大致有六个方面:故宫古建筑(紫禁城);院藏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近80年的故宫博物院的历程。
这六个方面又可分三个层次:最外面的层次为所有六个方面及与其相关的丰富内涵;中间的层次是紫禁城古建筑、院藏百万件文物及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最核心的层次是紫禁城。
历史上就有一些有关紫禁城的著述。明代记载紫禁城事物较多的是《酌中志》,《春明梦余录》则从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等方面,对紫禁城叙述更条理化了。
清康熙初年曾入值南书房的朱彝尊编《日下旧闻》,参考选录前人旧籍1,300余种,是研究紫禁城的有价值的一部书,而《日下旧闻考》篇幅更大,摄取资料更为丰富。
扩展资料:
一、研究核心
1、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其建筑设计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伦理思想(如皇权至上)和美学思想(如壮丽重威、平衡对称)。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也在其中得到反映。
2、紫禁城与中国历代宫殿的关系。它承袭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形式、礼仪制度,在总体布局上最接近“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五门三朝”等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
它不仅与明代的凤阳中都、南京故宫以及元大都、金中都有直接关系,而且能从宋东京、隋唐长安,一直上溯汉、秦、周等历代的帝都宫殿,找到发展的轨迹。据专家研究甚至其与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也有一定的渊源。
3、紫禁城与满洲建筑的关系。清代既保护与利用了明代宫殿,又继承与发展了满洲宫殿的特色,主要是满洲的宗教、祭祀、寝居及其它一些习俗,在紫禁城建筑物上均有所体现。特别是乾隆重修宁寿宫,将江南与塞北、汉族与满族诸多特色融合在一起,为清宫建筑的成功之例。
4、紫禁城与北京城市规划和其他明清皇家建筑的关系。从建筑布局来说整个昔日的北京城都是以紫禁城为中心规划设计的,它西与西苑、北海,北与景山、大高玄殿等,东与皇史宬等紧密相连。
社稷坛、太庙以及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整个皇城,西郊的三山五园、散布京城的皇家寺院道观以及各地的行宫等,更与紫禁城有着异乎寻常的关系,而承德外八庙(避暑山庄)就因为隶属皇宫内务府直接管理在外面的八座寺庙而得名。
5、紫禁城与明清陵寝的关系。在封建时代事死如事生,帝王的陵寝与生前的皇宫有着密切的关系。明十三陵和明显陵、景陵、思陵以及清东陵、西陵,埋葬着明清两代的帝王、后妃,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
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等,是皇家建筑的极其重要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研究注意方向
1、需要把院藏文物、古建筑和宫廷史迹这三方面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来研究,防止孤立对待。这是最能体现故宫特色的研究。
2、需要多学科协作、全方位开展。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都能对故宫的研究提供帮助。例如雨花阁可从建筑式样、佛教造像、装饰彩画等不同方面入手,而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得出全面、科学的成果。
3、需要把人文与科技结合起来。故宫学研究的对象,都有一个保护、维修或抢救的任务。文物保护科技方面的研究、实施(包括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是故宫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4、需要把学术研究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例如陈列展览、科技修复、宫廷原状陈列等,既是实际工作,又需要通过研究成果来体现和提高。
5、需要把研究与传承结合起来。古建筑的维修技术、文物修复技术、书画器物的鉴定方法等,都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弘扬。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