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体育教育研究生考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硕士专业目录中,并没有体育教育专业这个名称。在学术研究生中只有体育学,在专业研究生中只有体育。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设有体育学,其下设有冰雪运动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产业学、体育翻译、体育工程学、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口述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赛事运作、体育舞蹈学、体育新闻传播学、体育学、体育艺术学、休闲体育学、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学、运动康复与健康、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舞蹈、运动与健康管理学、中外体育人文交流、中外体育史等等。
注意报考高校不同,所报考的体育类考研专业不同,具体以高校规定为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有体育,其下设有专业:
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等。
体育专业考研考什么科目
体育研究生考试科目有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1、思想政治理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发展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英语一
201英语一是指全国研究生考试英语项目为英语一,201为代码,英语一比英语二简单。
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研究生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种类型。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在我国可以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不仅有高等学校,还有科学研究机构和党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8条规定:“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科学研究机构可以承担研究生教育的任务”。
体育教育专业考研考什么
体育考研需要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其中专业基础综合由报考学校自主出题。
以下几个专业考试科目与体育考研类似: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1、其他专业的考研科目如下: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2、研究生考试中的统考和联考科目: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体育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
体育研究生考试科目如下。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体育综合(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共计4门。
其中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体育综合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语种为日语、俄语的考生,只限报考东北师范大学。
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学习或工作且进修完相应本科段主干课8门课程(能提交有进修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成绩单)的人员,按大学本科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